代謝疾病防治計劃 9月擴大醫院參與
國民健康署推動「代謝症候羣防治計劃」滿3週年,今年9月1日起將開放醫院參與,每年預估新增12萬人受惠。(王家瑜攝)
國民健康署推動「代謝症候羣防治計劃」滿3週年,全臺逾3000家診所、收案42萬人,今年計劃更上一層樓,經費加碼至6.18億元。今年9月1日起將開放醫院參與,每年預估新增12萬人受惠。
爲協助民衆改善生活型態,降低三高慢性病風險,國健署2022年7月1日啓動代謝症候羣防治計劃,由基層診所收案,目前有5200位醫師參與,協助超過42萬人改善健康狀態。
上班族趙先生分享半年瘦下18公斤的經驗。他到診所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纖維化、多項指數異常,在醫師指導下認真減重,飯前深蹲30下,用餐先吃蛋白質、再吃纖維。過去習慣以跑步當運動,但總是3天捕魚、2天曬網,和醫師討論後改騎腳踏車,通勤兼運動,後來進入體重停滯期,醫師再建議他搭配重訓。
國健署署長沈靜芬表示,目前使用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的民衆,約2成在醫院受檢,每年發現約12萬名代謝症候羣個案。今年9月將擴大計劃,納入醫院層級機構,打造更完整的醫療網。
國健署慢性病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全臺有270家國健署認證的「健康醫院」,希望他們都能加入代謝症候羣防治計劃。現階段目標是每家醫院收案1000人,而每家診所收案上限已從500人調高至600人,未來預計改以醫師爲單位收案。另外,過去2年覈定預算皆爲6.16億元,今年改由公務預算支應,覈定經費增加至6.18億元。
國健署統計,近80%收案個案腰圍過粗或屬肥胖族羣,約70%有血壓或血脂異常,逾60%飯前血糖或糖化血色素偏高。民衆可多加利用勞工健檢、公教健檢、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等健檢資源,若發現罹患代謝症候羣,及早與醫師討論加入代謝症候羣防治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