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AI聯盟部分課程難學生退選多 實體課程到課學生愈少

教育部今日辦理113學年度公私立大學校院教務、校務經營主管聯席會議,會議上由清大教授、TAICA計劃主持人陳宜欣做專題報告。記者李芯/攝影

教育部113學年度推動臺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TAICA),辦理跨校人工智慧學程,找領域專家開課。大學端肯定TAICA讓學校有更多機會介接外部課程,修課學生的反應不錯,但有些課程難度較高、開給研究所學生,未來可思考如何設計出更符合學士班學生學習的課程。

TAICA在113學年度第2學期開設6門課程,分別爲機率與統計、AI倫理、機器導航、生成式AI導論、文字與圖像生成、深度學習,計有4920人次選修。114學年度第1學期開設10門課程,包含新增5門、續開5門,計有5000個修課名額,持續鼓勵學生學習AI專業與實作知識。

不過,過往有部分課程被指門檻過高,不少學生停修。教育部今日辦理113學年度公私立大學校院教務、校務經營主管聯席會議,政大教務長林啓屏表示,政大的跨領域制度自由而有彈性,學生易於做跨領域的知識學習,113學年共有300多人次參與TAICA課程。他在接受媒體聯訪時迴應,現在TAICA很多課程是開給研究所,全英文授課,難度較高,如何設計出更符合學士班學生學習的課程是可以思考的角度,從學生回饋中也可見有些人認爲TAICA課程作業多、難度高,學習上有壓力。

輔大教務長蔡宗佑表示,TAICA讓學校有更多機會介接外部課程,輔大在113學年第2學期加入後,馬上有109人修課。分析同學的學習狀況,發現參與TAICA學生需要強大的自主學習能力,並主動找老師輔導,學校也找了資工、資管、統計系的老師協助學生完成課後作業,因此整體修習的完成度高。

成大教務長沈聖智指出,113學年成大學生有390人次修習TAICA的課程,修課同學反應都還不錯。他希望教育部能鼓勵學校多多開課,讓各大學有AI專長的老師都能授課,呈現不同學校的特色,也讓學生有比較多的選擇。他也呼籲不用苛責學生退選、停修情況,學生能夠修課就繼續修,要停修也是一種方式。

另外,有學校在會議上的專題報告中提及,TAICA實體課程到課學生越來越少。清大教授、TAICA計劃主持人陳宜欣坦言,就連自己開的課實體上課人數都越來越少,也有老師分享期末實際到課的只有自己和助教。她觀察過往計劃上線時曾呼籲老師不要點名,後來很多學生會覺得事後再上課就可以,卻一拖再拖、拖到學期末就退選,這學期開始會和授課老師商量,部分課程是否加入課堂參與環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