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AI課程難度高 學生退選、停修多 取得學分人數首曝光
教育部去年9月成立臺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 TAICA),但參與學校、學生數偏少,審計部建議教育部鼓勵更多學校參與並加強開設,以擴大跨校學習資源。(本報資料照)
教育部去年9月成立臺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 TAICA),不過傳出部分課程門檻過高、課業重,導致部分學生退選或停休。審計部報告指出,113學年第1學期總共有2645人次選修TAICA課程,學生完成修課獲學分介於190人次至368人次,比例約41%至62%,建議應該要擴大跨校學習資源,增加學生修讀AI課程便利性。
因應生成式AI快速發展,教育部去年9月宣佈成立「臺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TAICA),113學年第1學期開設5門課,有25校加入,2527人次選修;第2學期開設6門課,有55校參與,4920人次選修。 有多所學校反映,目前AI聯盟開設課程難度較高,對學生學習壓力大,所以學生退選或停修較多。
教育部至今未曾公佈TAICA的課程學生修課情況統計,審計部報告首次曝光,113學年第1學期有臺大、清華大學等3校開設AI導論、自然語言處理、資料探勘與應用、機器學習、金融科技導論等5門課程,共有2645人次選修,修課人次介於322人次至590人,學生獲得學分者介於190人次至368人次,佔修課人次的41%至62%,顯示有不少學生未能完成修課獲得學分。
審計部報告指出,113學年第1學期TAICA計25校參與,佔140所大專校院之17.86%,仍屬少數,且參與25校中,僅3校開設課程,有待鼓勵更多學校參與並加強開設,以擴大跨校學習資源,增加學生修讀AI課程近便性,並瞭解學生未完成課程原因,持續精進課程內容,以培育學生具AI專業知能。
另外,教育部以問卷分析學生學習回饋意見,AI課程是否有助提升學生結合AI技術與工作職能,問卷總分5分,學生回饋分數3.3分,相較其他項目內容分數偏低,顯示AI課程內容扣合產業應用情形仍有不足等情事。
教育部迴應,將擴大學校參與及新增AI課程,並優化課程設計及強化教學助理等輔導機制,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同時,督促學校加強宣導及鼓勵非電機資訊領域學生修課,並調整及深化AI課程內容產業應用,以培育跨領域AI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