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下一個護國神山!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正式成軍
臺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發起的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22日正式成立。圖/沈美幸
臺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發起,臺灣機械工業公會、臺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臺灣區電機電子公會、臺北市電腦公會、臺灣雲端物聯網產業協會等六大公協會共同籌組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22日正式成軍。串聯軟體、硬體、系統整合及應用端,打造國產AI機器人及生態系,推動技術國際接軌與品牌輸出,目標是2030年AI機器人整體產值突破兆元,將AI機器人產業打造爲臺灣另一個護國神山。
臺灣智慧機器人與機器人協會理事長絲國一、臺灣機械工業公會理事長莊大立、臺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陳伯佳、臺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名譽理事長的東臺集團董事長嚴瑞雄、臺灣雲端物流網產業協會理事長吳政忠、臺灣電機電子工業公會秘書長林全能、新漢董事長林茂昌等人出席臺灣AI機器人產業聯盟成立大會,副總統蕭美琴、立法院副院長江啓臣也應邀出席。
臺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秘書長陳文貞簡報指出,臺灣從2005年就投入機器人發展,目前臺灣具備感測器、機電產品及控制器等關鍵零組件、機器設備、加工製造、系統整合等能力及優勢,並擁有晶片製造、AI演算法與智慧系統軟體研發實力,臺灣AI整體機器人產業產值接近6,600億元,天時地利人和促成成立臺灣AI機器人大聯盟,臺灣AI機器人大聯盟要串聯軟體、硬體、系統整合與應用端,打造國產AI機器人及生態系,推動技術國際接軌與品牌輸出,凝聚產業共識、整合資源,共創全球市場新契機。
臺灣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串聯臺灣領航單位,創建AI機器人跨產業平臺,聯盟有四大願景,一、人才培育,配合政府政策、整合產業資源,透過競賽、培訓、證照等,養成AI機器人所需各類人才、供產業所需。二、國產自主,推動具競爭力國產機器人平臺開發,建構硬體、軟體、關鍵零組件及系統,推動本土自主研發與製造。三、應用落地,推動AI機器人實際落地於民主與產業場域,加速場域驗證與導入全面機器人應用落地,醫療、物流、農業、製造、照護、餐飲、救災及巡檢等八大應用領域。四、產值新高,推動臺灣機器人產業技術與產品的全球競爭力及市場應用,提升產值與附加價值。
臺灣AI機器人大聯盟強調在地創新、全球輸出,五大訴求,一、公部門領頭,啓動機器人應用落地,政府單位、社福、醫療及教育等應用場域示範先行。政府示範採購需求,創造市場誘因,形成「第一桶金」,帶動供應鏈聚落與創新應用。二、平臺規格化及降低導入成本,推動機器人硬體及關鍵零組件規格化、標準化,形成如電腦產業分工體系、大量生產、降低應用成本。鼓勵創新與系統整合商投入多元應用開發。三、法規制度及檢測驗證,建立符合在地需求的法規標準與安全規範,促進檢測驗證標準流程,加速產品導入,確保應用安全,提升民衆信任度及接受度。四、迴應需求,創造福祉,聚焦解決高齡社會、勞動力短缺及偏鄉服務不足等民生痛點,帶動民生應用與智會服務普及,促進科技改善生活具體實現。五、關鍵零組件及國際輸出,聚焦關鍵零組件自主化,佈局全球機器人產業鏈及打造出口導向產業能量,搶進全球市場。
臺灣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三大實質行動,一、大競賽,導入需求、規格創新及聚焦研發,競賽主題以具國際競爭力的國產機器人平臺、四大核心爲主,強調規格化、創新性及商品化,從產業需求出發,成爲學研團隊、開發廠商的成果競技平臺。結合國科會研發補助機制,促進競賽成果落地,培養具備實務經驗與整合能力的產業人才。二、大運行,實地導入、公部門試行、推動產業化,競賽得獎產品、行政與公部門優先試行,提供試運行補助,促進商業驗證與在地應用,將公部門實際需求納入產研煉結,形成示範應用場域。推動創新研發成果落地與商業模式成熟。透過運定,擬定標準及測試規範,鼓勵投資及應用給予像投資抵減租稅等減免。三、大展覽,鏈結市場、促進媒合及拓展輸出,作爲研發成果、競賽成果、新產品、新技術國內外推廣平臺,向國內外市場展現臺灣AI機器人產業,驅動產品商品化與國際化輸出,媒合國際買主進行採購。
臺灣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2030年四大目標,一、打造具國際競爭力的國產機器人平臺4型5款,推動自主移動載具、足型、人型及特殊應用型共用平臺,提供多元應用開發。二、四大核心繫統,實現關鍵零組件國產自主化,聚焦決策系統、驅控系統、感測系統、動力系統及建構MIT自主供應鏈。三、導入八大應用場域,落實實際運行,全面推動機器人應用在醫療、物流、農業、製造、照護、餐飲、救災及巡檢等八大產業場域落地。四、2030年AI機器人整體產值突破兆元,國產化、國際化、擴大內需及出口規模,提升產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