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兩企三新”青年人才集聚“強引擎”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的藝創小鎮、“青雲裡”等文創園,正在蓬勃發展;濱江區匯聚大量科技人才,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強勢崛起;餘杭、拱墅等地聚焦新就業羣體的安居與生活需求,打造溫馨家園,讓青年安居樂業。

近年來,團杭州市委利用當地民營經濟優勢,藉助非公企業總部集聚效應,實現在杭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的團組織全覆蓋,爲企業創新發展注入青春活力,助力杭州成爲“兩企三新”青年人才的集聚地。

爲創業者搭建孵化沃野

杭州西湖區的藝創小鎮由水泥廠蝶變而來,如今成爲衆多藝術創業者的心儀之選。

“這裡生態宜人、靜謐祥和,爲創作提供了優質環境,房租也有優惠。”畢業於寧波大學藝術設計專業的林志龍帶着初始團隊入駐了藝創小鎮。在小鎮的支持下,林志龍的杭州佰影數字科技有限公司逐步發展,現有780平方米場地、20多名人員,並參與了在杭州舉辦的亞運會和G20峰會的燈光設計項目。

藝創小鎮的工作人員介紹,針對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企業,入駐首年房租全免,第二、第三年減半,後續根據企業發展狀況靈活調整。小鎮還積極組織各類專業講座,搭建交流平臺,有力促進了企業間的資源共享與合作。此外,小鎮充分依託中國美術學院和浙江音樂學院等高校資源,爲企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與智力保障。

“這裡是文創藝術類的國家大學科技園,集羣效應非常顯著。小鎮離美院很近,方便與教師、學生溝通交流,大家都逐漸習慣在這裡工作和生活。”張迪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2016年入駐園區,最吸引他的是藝創小鎮高度聚焦的產業,與他的專業契合度高。因業務需要四處奔波,他也深切感受到杭州優良的營商環境。

對朱沛然的食品科技公司而言,“青雲裡”是一塊充滿機遇的寶地,“‘青雲裡’不僅提供創業補助,在員工生活保障、企業資源對接等方面也給予全方位支持,這裡年輕人聚集,氛圍活躍開放,多了很多業務機會,業績飛躍式增長”。

“青雲裡”作爲西湖區青年創新創業發展服務陣地,爲入駐的非公企業(新經濟組織)提供資源鏈接等服務,幫助解決企業在初創階段的多項需求。在員工生活保障方面,園區積極協調周邊資源,爲員工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和便捷的生活設施;在企業資源對接上,通過舉辦各類行業交流活動、項目對接會等,讓企業與上下游產業鏈、投資機構等建立緊密聯繫。

目前,園區入駐非公企業50餘家,青年4000餘人。周邊的網紅打卡地“天目裡”吸引大量人流,爲企業帶來豐富客源和業務契機。

爲人才打造“無憂快車”

濱江區的企業服務有力推動着杭州人才的成長與產業的崛起。

“喜歡公司的俱樂部,業餘活動豐富,我從大學起就愛踢球,在這裡愛好得以延續。”00后王彥鑫是恆生電子的一名軟件開發工程師,工作中常面臨上線交付任務,有時還要連軸轉。面對高強度工作節奏,恆生電子不僅依靠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助力他迅速成長,公司團組織還密切關注員工興趣需求,組織多樣的俱樂部活動,幫助員工緩解工作壓力。

“這裡很包容,我離開時公司3000人,回來時1萬多人,我的工號依然保存着,還能繼續使用。”林奇畢業於西安郵電大學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他此前因業務發展局限性選擇跳槽,3年後,鑑於恆生電子有新的發展空間,他重新回到公司。

除了企業對個體的呵護培養,在濱江區,協同發展的理念延伸至整個產業。

“直播行業起步階段秩序混亂,人才頻繁無序流動,傳統人才評估體系難以適應,求職者和用人方信息不暢,企業面臨高昂的試錯成本,新員工往往入職一兩個月離職,給企業發展造成困擾。”杭州市濱江區直播產業聯合會負責人告訴記者。

直播產業基地位於享有“中國直播電商第一區”美譽的杭州市濱江區,作爲新經濟業態的聚集地,有上千家直播電商企業在此構建起完整的直播生態全產業鏈。

杭州市濱江區直播產業聯合會擔當起政府與產業間的關鍵橋樑角色,一方面,通過組織座談調研,迅速且及時地向企業傳達產業政策與人才政策,爲企業指引方向,並搭建學習交流平臺,推動企業向頭部企業學習合規經營方法以及主播職業規範,提升企業運營水平;另一方面,深入浙江各地市舉辦具有公益性質的行業經驗分享活動,邀請頭部企業的崗位操盤手分享實戰經驗,幫助衆多小企業減少試錯,有效節省成本。

截至目前,該基地已有1300多家企業入駐,其中微小企業佔比超過80%,在聯合會的推動下,整個直播產業生態正逐步走向規範與成熟。

新就業羣體點亮城市煙火

在杭州,“兩企三新”深度融入城市發展,餘杭和拱墅等地,對新就業羣體的關懷細緻入微。

“房子寬敞,房租便宜,小區有公司管家,第一時間解決我們的訴求,大家都是同事,也比較熟悉親近些。”早上6點半,夏孝周便開啓在餘杭區一天的快遞派送工作。他從安徽老家來到杭州,投身快遞行業已有11年,4年前入住豐樂公寓。有了家,夏孝周在這座城市也有了歸屬感。

拱墅區以豐樂公寓小區爲依託,通過“虛實結合”的團支部設置,實現新就業青年羣體從“工作端”到“生活端”的組織全覆蓋。小區的服務驛站功能齊全,“紅色蜂巢”聯盟廣泛吸納各方資源,解決諸多“關鍵小事”,從提供通勤班車到開辦子女託管的四點半課堂,全方位滿足快遞小哥及其家庭的生活需求,讓他們安心融入城市發展。

在拱墅區,一條由柏油路改造的步行街成爲融入青年元素的網紅街區。這裡匯聚了100個原創品牌主理人,他們帶來融合國潮文化與現代創意的獨特設計,形成了新的商業業態,滿足年輕人對個性、品質消費的追求。

杭州拱墅區武林夜市團支部書記葉連忠告訴記者,自2023年3月以來,這裡每日客流量爲6萬至8萬人次,週末可達10萬人次,節假日更是高達20萬人次。

“我現在很幸福,不用交攤位費,逢年過節還有禮品。”手工藝編織攤主趙希龍因車禍左手截肢、身體大面積燒傷,來武林夜市前,他擺攤四處碰壁。如今,武林夜市爲他提供一個安穩掙錢的地方,他在杭州找到了家的溫暖。

葉連忠介紹,武林夜市不僅積極扶持新就業羣體,還爲弱勢羣體提供生活保障,把好攤位優先留給城市農產品售賣,助力鄉村振興。

以黨建爲引領,武林夜市還開設了夜校、夜講堂,爲青年創業者提供免費培訓,內容涵蓋直播帶貨技巧、店鋪運營管理等,爲青年創造更多創業就業機會,讓夜市在商業繁榮的同時,洋溢着濃厚的人文關懷氛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璐璐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