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 | 彭老師“國際大獎小說”精讀課第二期即將開啓
一、問:爲什麼推薦“國際大獎小說”書系作爲課外精讀圖書呢?
答:首先是經典性。這些故事蘊涵着堅強、勇敢、友愛、善良這些優秀的人性品質。這些人生哲理永不過時,無不給人以深刻的啓發。
其次是豐富性。“國際大獎小說”系列包括了10種語言、15個國家、73位文學作家,國際安徒生獎、紐伯瑞兒童文學獎等各國知名獎項百餘部作品。
再次是適合性。在孩子9到14歲的階段,讀兒童成長的故事,更能激發共鳴,一生都難以忘記。
二、問:兒童文學會不會太幼稚,可能不適合考試,這個怎麼辦?
答:“國際大獎小說”並不幼稚,幼稚的是讀法或思維。
比如《夏日曆險》,當傑伊把捉猴子的錢決定拿給妹妹治病,這是責任心的表現。或許讀到這裡我們就有了收穫,但彭老師覺得要繼續思考,影響他做出決定的原因有哪些?
傑伊的家庭氛圍很和諧,家人都知道妹妹需要他這筆錢,但沒有人反對他的決定,支持他實現夢想。讀到這裡,你會發現,傑伊的責任感是來自於愛,來自於家庭的民主、尊重和寬容。這其實也給我們的家庭教育提出了思考。
讀這樣的故事,進行這樣的思考,你還覺得幼稚嗎?
無效的課外閱讀,比如只追求情節刺激,只看故事內容,對深度的問題不會思考,不能打通閱讀與生活的關聯,可能真不會提升成績。
三、問:精讀是不是就是理解詞語的含義,引導理解作者的意圖?
答:精讀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就是讀故事,考察學生利用線索法、要素法等各種方法高效地概括故事內容,知道“寫了什麼”。
第二個層次,就是讀主題。通過對內容的理解,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理解“爲什麼寫”。
第三個層次,就是讀自我。這樣的故事對我們有什麼啓發,從中得到了哪些思考,讀透“我爲什麼要讀”。
圍繞這三個問題,還會不失時機教孩子賞析“怎麼寫的”的方法,感受人物塑造、謀篇佈局、懸念設置等的巧妙運用。
四、問:如何保證精讀效果呢?
答:每兩週一次,週日晚7:00—8:30。第二期從9月9日開始。
第一週:學生自讀,提出疑惑;做上一課的測試。
第二週:根據導讀預習單,做好預習題。
課程包括:課前提問+導讀預習單+課上討論+課後測試(選擇題+寫作題)+好詞佳句積累。
做好每個環節,精讀效果就有體現。
五、問:書目和圖書版本推薦呢?
答:可滑動上面的圖片查看。報名請聯繫雨希老師微信:13436016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