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義菏澤”城市名片熠熠生輝

見義勇爲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近年來,菏澤全力打造“大義菏澤”城市名片,涌現出一大批見義勇爲的模範人物。

在近日召開的第十五屆全國見義勇爲英雄模範表彰大會上,生命永遠被定格在35歲的東明縣黃河灘區農民武國升,被授予“全國見義勇爲模範”稱號。他用生命踐行了“見義勇爲”4個字的千鈞重量。

黃河灘區的冬日是凜冽的。2021年2月21日,東明縣黃河段排凌期的河面還漂浮着冰凌,35歲的武國升和父親正在岸邊的麥田裡灌溉小麥。“救人啊!有人掉黃河裡了!”急促的呼救聲打破了河灘的寧靜。武國升猛然直起身,只見黃河水面上,一名女童正在冰水中掙扎,女童的弟弟則下河試圖施救。河面漩渦涌動,兩名兒童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千鈞一髮之際,武國升連棉襖都沒顧上脫,光腳踩在冰碴子上就跳下去了。他先把離岸邊較近的男孩推上岸,轉身又朝被衝到河中央的女孩游去。

正月的黃河水,寒氣刺骨,浸透水的厚棉衣變得沉重無比,冰凌不斷撞擊着武國升的身體。就在他即將抓住女孩的瞬間,一個巨大的漩渦將他捲入深處,再也沒有上來。那個早上還和夥伴約好一起外出打工的年輕人,永遠留在了這片他深愛着的黃河灘。

在菏澤,像武國升這樣的勇者並非個例。當危險降臨,總有普通人挺身而出,用本能的善良詮釋“見義勇爲”的重量。從冰河救人的張國濤,到閘口救人的趙雲劍,再到火海護糧的孫志東,一個個平凡的身影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勾勒出這座城市最動人的精神底色。

2025年1月30日,曹縣一條10米深河溝的冰面下,張國濤的救人壯舉同樣驚心動魄。走親戚途中的他聽見呼救聲,發現一輛轎車正滑向河心。他立即跳入冰河,奮力將車往淺水區拽,並指揮車主先將兩個大孩子遞出車外,又從車窗將一嬰兒抱出,再指揮車主夫婦從天窗爬出,踩着他的肩膀轉移到安全地帶。20分鐘的救援,張國濤凍得嘴脣發紫,卻說“只要人沒事,凍點怕啥”。

這樣的感人瞬間,在菏澤大地上不斷上演。今年夏收時節的麥田裡,孫志東駕駛着收割機衝向火海的身影,成了鄉親們眼中最英勇的畫面。當時,孫志東正在去往鄰村收麥的路上,發現一處麥田突然起火。風助火勢,眼看就要蔓延到周邊200多畝麥地。孫志東二話不說,駕駛着收割機衝進火海。熱浪烤得他滿臉通紅,濃煙嗆得他睜不開眼。他貼着火焰邊緣收割,硬生生“割”出一條隔離帶。“麥子是農民的命根子。機器燒了能修,麥子燒了就啥都沒了。”事後孫志東樸實地說。

普通人的挺身而出,最是動人心魄。他們用行動擦亮了“大義菏澤”的城市名片。

在菏澤,見義勇爲不是偶然的迸發,而是深植於這片土地的文化基因,彰顯菏澤高質量發展的深厚文化底蘊。

“菏澤民風淳樸,崇德向善,有情有義,有着深厚的歷史積澱和傳承。”菏澤市社科院院長榮海生認爲,菏澤曾飽受黃泛之苦,顛沛流離中,人們扶老攜幼,相互幫扶;重建家園中,衆人拾柴,團結一致。這些都是菏澤凡人善舉層出不窮的文化基因。

菏澤市因勢利導,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厚植培育凡人善舉的道德土壤。菏澤將發展見義勇爲事業作爲弘揚傳統美德、引領時代風尚的重要抓手,持續優化支持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健全事蹟發現、表彰獎勵、關愛保障、宣傳教育等一系列工作機制,全力擦亮“大義菏澤”的城市名片。比如,菏澤市對於每一起見義勇爲的表彰都是大張旗鼓的。見義勇爲行爲確認後,第一時間開展表彰。堅持即時表彰和集中表彰相結合,對於重大典型見義勇爲行爲,將表彰儀式設在見義勇爲人員的單位、社區或家門口,在親朋同事的見證下授予榮譽證書、獎金、獎牌等。同時,將每年6月18日定爲全市見義勇爲宣傳日,力求讓表彰獎勵與宣傳工作同頻共振、同步推進。出臺《菏澤市見義勇爲人員獎勵和保護實施辦法》《關於大力弘揚見義勇爲精神促進見義勇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從優化表彰獎勵機制、關愛保障力度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進一步加大關愛力度,依法保障見義勇爲人員的合法權益。

在菏澤,平凡英雄輩出。在他們身上,人性之美、正義之魂、文明之光得到充分彰顯,也激勵着更多人心懷敬仰、崇尚榮光,將見義勇爲精神傳遞下去。他們的精神如同黃河岸邊的燈塔,讓“大義菏澤”的城市名片在一次次挺身而出中熠熠生輝。

菏澤日報 記者 胡德光 通訊員 趙念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