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長憂國安策略衝擊 兩岸高教交流受阻恐有「惡意誤判」
前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盼兩岸還是能有溝通空間,且兩岸教育交流持續,如果溝通管道再沒有建立,擔心彼此會出現惡意的誤判。(本報資料照)
針對總統賴清德宣佈新國安策略17項,教育政策方面將全面深化「中國識讀教育」。大學校長認爲,總統賴清德的兩國論框架已逐漸清晰,陸方還是堅持一中立場,雙方如再沒有溝通交流管道,擔憂恐將出現惡意的誤判。
針對昨日總統府的宣佈,教育部之後也補充迴應,現行108課綱內已有相關「識讀中國」的課程內容規範。包括社會領域(歷史、地理、公民)及全民國防教育領域,都有認識中共政經發展及兩岸情勢等相關內容。也將協助陸委會,持續舉辦大學生營隊與補助各大學開設兩岸關係與中國大陸識讀課程,提醒臺灣青年學生赴陸發展風險。
前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表示,教育部長鄭英耀日前在今年度大學校長會議已直接表明,禁止我方大學與中國大陸隸屬統戰部管轄的大學交流,陸委會主委邱垂正也受邀出席會議,並宣導相關事項,等於賴政府當場清楚公開兩岸政策。
陳振貴說,身爲高教工作者,實在不希望因爲這樣的政策宣示,導致兩岸民間交流就此無法展開,「以前不知道哪天還有機會 ,現在這樣幾乎沒有機會」,對於未來確實感到不樂觀。
對於鄭英耀近日不斷公佈禁止交流的大陸大學名單,陳振貴指出,教育部也只能按照政黨政策執行。賴清德就任到現在,已大膽表明臺灣立場,兩國論的框架已逐漸顯現,過去民進黨兩位前任總統,包含陳水扁與蔡英文都沒有說得「這麼直白」,陸方對此迴應也還是堅持一中原則,雙方已是各說各話。
陳振貴盼兩岸還是能有溝通的空間,且兩岸教育交流持續,如果溝通管道再沒有建立,擔心彼此會出現惡意的誤判,「民間交流切斷很可惜,無助彼此切磋、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