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程度越來越差?退休校長曝實情:新科技取代太快
不少出社會的人表示,年輕人的程度變差,工作也不好找。(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13日大學分發入學放榜,隨着臺灣進入少子化社會,許多人在網路上表示,大學越來越好考,年輕人程度的也變差。對此,前靜宜大學校長、清大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卻有不同看法,直言現在的科技變化非常之快,學生在學校裡學到的技術,畢業後不久就會被新技術所取代。另他也提到,在臺灣社會找到好的工作絕非易事。多數年輕人能夠找到工作就偷笑了。
李家同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他發現臺灣有一個很特別的現象,年紀大的人喜歡吹噓自己的一代,也同時數說下一代的不是。他認爲,臺灣的年輕人從來不是草莓族,因爲在現代社會裡,要找到好的工作絕非易事。大多數的年輕人能夠找到工作,已經偷笑了。
「也有很多年紀大的人說我國年輕人的學業程度越來越差」,李家同解釋,他們往往指的是大學生的程度。要知道,很多年前,臺灣沒有幾所大學,以自己爲例,念大學的時候,臺北只有臺大、政大和師大,臺中只有東海大學,臺南有成功大學,所以大學生的程度當然是會很高的,因爲進大學相當不容易。
他進一步指出,但在普設大學以後,有些大學生的程度必然比不上過去大學生的程度,這不能責怪下一代。他稱,我國現在之所以能夠在世界上立足,有產品可以銷到世界各地去,如果沒有年輕人的參與,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老一代的人也許曾經有過還不錯的學問,但是也必須承認自己的學問很多都已經落伍了。就以自己來說,在大學中所學到的電子學,和現在電機工程師在職場裡所用到的電子學,完全不同。
李家同還強調,現在的科技變化非常快,學生在學校裡學到的技術,畢業後不久就會被新技術所取代,所以我們的年輕人必須能應付這種挑戰。前些日子,他忽然心血來潮,問問學生在做什麼,結果發現他們所做的,都是在畢業以後所學到的,也就是說,下一代很能夠吸收新的知識。這是老一輩應該感到慶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