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通勤圈真香!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都能高效流通
全長約24公里的深中通道是全球首個集“橋、島、隧、水下互通”爲一體的跨海集羣工程,連接深圳、中山、廣州三地,於去年的6月30日通車。
深中通道作爲大灣區交通路網上的“關鍵一橫”,加快了珠江口東西兩岸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要素資源的高效流通。通車一年來,城市間從“物理聯通”轉向“化學聚合”,助力大灣區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
這兩天,廣東中山正在籌備舉辦2025年招商大會。相比以往,今年的招商引資規模更大,預計意向投資額將超千億元。
中山市投資促進局副局長 鄭冠廷:來自英國、俄羅斯、德國、新加坡等超20個國家和地區400多位客商參會,一批重點項目將進行簽約。
招商熱度更高,離不開一年來深中通道的持續賦能。
數據顯示,2024年,深圳至中山的企業淨流入量達168家,同比增長超兩倍。
深圳市某電子儀器設備公司總經理 廖磊:深中通道開通之後,深圳中山一體化,我們把製造基地挪過來,把總部留在深圳。對未來非常有信心。
連通的不僅是深圳、中山。去年10月,深中通道廣州南沙萬頃沙支線開通,廣州南沙至深圳寶安行車時間縮短至20分鐘左右。如今,緊鄰深中通道出口的南沙萬頃沙鎮,已形成“芯片一條街”。去年全年,相關企業實現產值達59.72億元,年增速超30%。
廣州市南沙區某半導體企業營銷總監 徐志軍:深中通道的開通,大大改善了我們與灣區客戶之間的快速溝通與聯繫。政府提供平臺,上下游企業形成產業集羣優勢。
(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