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突破!微軟量子運算晶片亮相 鴻海、廣達等可望沾光
微軟(Microsoft)在美國時間19日發表量子運算晶片「Majorana 1」。路透
微軟(Microsoft)在美國時間19日發表量子運算晶片「Majorana 1」,採用拓樸超導體(Topological Superconductor)技術,微軟執行長納德拉強調「強大能力前所未見」,他掛保證表示,這項突破性進展可讓量子電腦僅需「幾年後」就能問世,不用再等數十年。
微軟在量子運算領域大突破,加入Google、IBM等業者的競爭行列,引爆新一波量子運算AI應用大商機,鴻海(2317)、廣達、緯穎爲微軟AI伺服器主力代工廠,營運可望沾光。鴻海、廣達近幾年也積極投入量子電腦研發,鴻海喊出2025年讓10位元量子電腦上路,廣達董座林百里親自督軍搶商機。
微軟量子運算大突破
微軟執行長納德拉表示,經過長達20年的研究,微軟解鎖全新材料拓樸超導體,是全新型態的物質。使用拓樸超導體制成的量子位元(Topological qubits)運算速度更快、更可靠,體積也更小,大小隻有百分之一毫米,意味着微軟更接近推出百萬量子位元處理器的目標,Majorana 1爲首款運用這項技術打造的量子運算處理器。「一片握在掌心的晶片,卻能解決當今地球上所有電腦集合起來都無法解決的難題」。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先前曾表示,距離「非常有用的量子電腦」問世,可能需要15至30年的時間。但納德拉掛保證這項願景在未來數年內就可實現,不用數十年就可解決規模化的難題。
微軟研究人員在知名科學期刊《自然》(Nature)刊出這項成績,拓樸超導體既非固態,也非液態或氣態,作爲打造量子晶片的基礎,Majorana 1以半導體和超導體材料製成,內含八個拓樸量子位元,,雖然目前頂多只能解答數學問題,但證明這項物質狀態能被控制,可能較傳統超導量子位元更穩定,出錯率更低,足以成爲未來量子運算機器的基礎。
鴻海集團由旗下鴻海研究院負責量子研究,去年攜手英國劍橋大學,在國際重量級期刊、國際頂級量子計算期刊PRX-Quantum上發表重大突破。鴻海啓用「離子阱量子計算實驗室」,投入新世代AI與車用相關技術所需高效運算能力。
廣達爲「量子國家隊」產業成員,董事長林百里2019年親自指派工程師投入量子電腦研究,看好量子技術成熟後,將帶來大量的雲端與物聯網裝置新商機。認爲量子運算所需無論處理或儲存,都是廣達未來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