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造船地位他國短中期難取代 美國抵制陸制船韓國最受惠

▲業界估計兩萬箱等級的超大型貨櫃船,船公司還是會優先選擇在大陸建造。(圖/路透)

記者張佩芬/臺北報導

美國抵制大陸建造船舶最受惠的是韓國造船業,美國海軍省部長約翰·費蘭在4月底5月初先後訪問韓華海洋與HD現代重工,就韓美造船業合作進行了深入的討論。臺灣船公司負責造船業務的高階指出,大陸造船市場近幾年造船技術或產能都有快速增長,去年接單市佔率高達七成,短中期來看,只要歐盟不抵制陸制船,大陸造船業地位難以取代。

業界分析,美國貨櫃船市場約佔全球兩成,全我國貨櫃三雄美國線佔比都在三成上下,其他主要貨櫃船公司多在兩成左右,這次美國對陸制船收取額外港口費,會讓計劃安排在美國線的船隻轉向韓國與日本建造,但是其他航線船隻還是會在大陸建造。

例如兩萬箱(20呎櫃)以上的大型貨櫃船,造價已超過2億美元,大陸造船廠造價只要低韓國5%,就是2千萬美元的價差,多數船公司不會舍大陸造船廠改到韓國建造。

如果是適合航行美國的8千到1.5萬箱貨櫃船,船公司就會盡量改到韓日建造,但如果該型船不考慮放在美國線,還是可能優先選在大陸建造。航行亞洲區間的貨櫃船,也是會優先在大陸建造。

由於造船業投資大,回收慢,東南亞國家都沒有將造船列爲發展重點,越南雖有投資未見佳績,目前最積極發展造船業的是印度,但估計還需要相當時間養成。對於美國想重振造船業,業界都不看好,認爲成本偏高,工人不願加班,如何與亞洲國家競爭。

韓國貿易協會國際貿易通商研究院的報告指出,去年在全球造船市場,韓國連續6年僅次於中國,市佔率名列全球第二,但是與中國差距極大,韓國的訂單市佔率爲16.7%,中國高達70.6%,日本僅佔4.9%。

韓國造船業集中在高獲利的船隻建造,包括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和超大型貨櫃船等高附加價值船舶,去年出口年金額年增17.6%,達到256.4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