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五大核電工程一口氣準了 總計十臺新機組
大陸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覈准十臺核電新機組。 中新社
大陸國務院常務會議昨(27)日決定覈准浙江三門三期工程等核電項目,這是2025年大陸國內核電項目審批首次開閘。這次共批准十臺新機組。據估算,這次投資總額超過人民幣2,000億元(約新臺幣9,000億元)。實際上,2022年以來,大陸已連續四年每年覈准十臺及以上核電機組,保持常態化審批節奏。
這次獲批的新項目分別是廣西防城港核電三期(5、6號機組),廣東臺山核電二期(3、4號機組),浙江三門核電三期(5、6號機組),山東海陽核電三期(5、6號機組),福建霞浦核電一期(1、2號機組),共計五個工程、十臺新機組。
前述新項目均採用自主三代核電技術,其中包含八臺華龍一號機組。核電工程歷來是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拉動力,以單臺大陸國產百萬千瓦三代核電機組約人民幣200億元的投資力度估算,此次新覈准機組的投資總額超過人民幣2,000億元。
與此同時,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昨日併發布「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5」藍皮書,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底,大陸商運核電機組57臺,總裝機容量5,976萬千瓦,位列全球第三;在建核電機組28臺,總裝機容量3,370萬千瓦,在建機組裝機容量連續18年保持全球第一。
報告認爲,按照當前的建設速度和節奏,2030年前大陸在運核電裝機規模將達1.13億千瓦,躍世界第一。
根據中國工業報今年初報導,預計今年底前將有一批條件成熟的沿海核電項目覈准開工,在運核電裝機容量將增加至6,500萬千瓦。
此外,大陸核電發電量也持續成長。2024年大陸全國運轉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達4,447億千瓦時,佔全國發電量的4.72%,位居全球第二,相當於減少燃燒標準煤1.27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34億噸。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核電發電總量較2023年增加,但核能在發電總量的佔比較2023年的4.86%有所下降。
在覈電技術自主創新上,去年,大陸實現核電關鍵主設備100%國產化及關鍵零件技術的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