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加速:廣東陸豐核電項目1號機組開工

又一臺核電機組開工建設。

2月24日,第一財經記者從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中廣核廣東陸豐核電項目1號機組完成核島第一罐混凝土澆築(FCD),標誌着該機組主體工程正式開工,廣東陸豐核電項目雙三代核電機組建設序幕全面拉開。

廣東陸豐核電項目規劃建設6臺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已覈准4臺機組。其中,項目5、6號機組採用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已分別於2022年9月8日和2023年8月26日開工建設;項目1、2號機組於2024年8月19日獲國務院常務會議覈准,採用CAP1000三代非能動壓水堆核電技術,單臺機組額定容量爲125萬千瓦,設計運行壽命60年。

據介紹,廣東陸豐核電項目1號機組工程建設將充分結合CAP1000堆型施工特點,引入模塊化施工、數字化建造、自動化焊接、先進裝備應用、智慧工地等先進建造技術,進一步提升安全性和經濟性,全面推進工程建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變。

廣東陸豐核電項目6臺機組全部建成後,年發電量約520億千瓦時,每年可等效替代標準煤157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269萬噸,相當於植樹造林約11.7萬公頃。

近年來,中國核電產業在技術創新、項目建設和環保效益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以“華龍一號”等爲代表的三代核電技術,已成爲國內核電市場上的重要力量。據統計,自“華龍一號”研發以來,已帶動核電產業鏈上下游5400多家企業,全面實現核島主設備等400多項關鍵設備的國產化。

中國繼續穩步推進在建核電工程建設。據去年12月15日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介紹,2025年中國將覈准開工一批條件成熟的沿海核電項目,到2025年底,在運核電裝機將達6500萬千瓦左右,確保在運核電機組安全穩定運行。

此外,記者根據官方數據梳理髮現,2022年、2023年和2024年連續三年,每年覈准的核電機組數量均達到10臺。每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的總投資超過200億元,其發電能力每年可滿足百萬人口的生產生活用電需求。在節能減排方面,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相比同規模火電,每年可減少300萬噸標準煤的消耗,節約大量燃料運輸成本,並減少600萬噸二氧化碳、2.6萬噸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環保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