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搶國際人才增設K字簽證 官媒解讀不需有聘用單位即可入境

大陸增設吸引國際人才的K字簽證。圖爲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的海關入境處,旅客排隊等待入境查驗。(新華社)

大陸外交部昨天宣佈自明天(10月1日)起,增設青年科技人才簽證(K字簽證)。官媒環球時報今天社評解讀稱,持證人員不需要大陸國內有聘用或邀請單位即可入境,是中國參與全球人才治理的戰略部署。

在美國宣佈H1B簽證費(工作簽證)暴增至10萬美元后,大陸此舉也有與美國一別苗頭、搶高端人才的舉措。且大陸的K字簽證是持證者可先入境,後續再尋找工作機會,對跨國科技人才具有一定吸引力。

環球時報社評今天報導並進一步解讀指,增設K字簽證僅對年齡和教育背景或工作經歷有特定要求,不要求國內有聘用或邀請單位,申辦流程也將更爲便利。持證人入境後可從事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交流及創業、商務等活動。K字簽證的頒發,意味着中國簽證便利化的覆蓋範圍更廣,也讓世人看到一個更加開放、自信的新時代中國。

報導指,全球國際移民數量從2000年的1.73億增長至2020年的2.8億。亞洲國家在全球人才競爭力排名中快速上升,顯示出全球人才格局正在重構。

K字簽證是在普通簽證中新增類別,專門發給入境的外國青年科技人才。這種制度設計既考慮了人才流動的實際需求,也契合了創新活動的規律特點。這一政策既爲外國青年科技人才來華提供了便利,也體現了我國人才政策的系統性和前瞻性,是我國(中國)參與全球人才治理的戰略部署。

環時稱,人才不僅是戰略資產,更是國家能力。不同文化背景人才的交流碰撞,多產生「1+1>2」的協同效應。特別是在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前沿領域,跨國團隊的合作創新正在突破傳統研發模式的侷限。在這種背景下,推出K字簽證等政策,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全球人才。

環時還特別比較美國最近的H1B簽證,美國的H-1B簽證被普遍認爲是一種工作簽證,主要目的是爲了滿足美國特定行業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但中國的K字簽證是爲了促進中外青年科技人才交流與合作,而非單純的就業許可。

過去以美國爲代表的西方國家曾是全球人才流動的「終點站」,如今中國正成爲彙集國際人才的高地。從擴大免籤範圍到構建高科技人才移民制度,中國正在加快構建開放包容的國際人才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