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K字簽證要來了!鎖定外國青年科技人才 亮點一次看

陸K字簽證10月1日生效磁吸外國青年科技人才外媒關注。(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大陸《環球時報》9月30日報導,中國大陸一項新的簽證政策——K字簽證將於10月1日正式施行。路透9月29日引述外媒報導,這項爲吸引外國青年科技人才新增的簽證類別,是中國大陸吸引全球人才行動的一部分。

「爲促進中外青年科技人才交流與合作,中方決定在普通簽證類別下增設青年科技人才簽證,即K字簽證。」9月29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

8月14日,中國國務院公佈《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條例〉的決定》,《決定》對條例作兩處修改:一是在條例規定的普通簽證類別中,新增K字簽證,明確發給入境的外國青年科技人才。二是規定申請K字簽證,應當符合中國政府有關主管部門規定的外國青年科技人才的條件和要求,並提交相應的證明材料。

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K字簽證簽發給從境內外知名大學或者科研機構科學、技術、工程、數學(STEM)學科領域專業畢業、並獲得相應學歷學位證書(學士學位以上),或在上述機構從事相關專業教育、科研工作的外國青年科技人才。相較於現有的12類普通簽證,K字簽證將在入境次數、有效期、停留期方面爲持證人提供更多便利。持證人入境後可從事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交流及創業、商務等活動。

「這是中國10多年來首次對簽證法規作出重大調整。」英國《獨立報》評論說。美國《紐約時報》報導稱,長期以來,中國科技公司和大學主要依賴本土人才。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中國近年來高度重視STEM教育,加上龐大人口基礎,中國已成爲全球STEM畢業生人數最多國家。「不過,在一些關鍵領域,如半導體和生物技術方面,中國仍然落後於美國,因此一直渴望引進外國人才以縮小差距。」

《紐約時報》報導,中國近年來一直在努力簡化相關流程。新推出的K字簽證將允許持有該簽證者停留更長時間、可多次入境,且無需企業出具邀請函。

目前,K字簽證申請條件和激勵細節尚未公佈,引發外媒好奇。路透報導,中國政府在「年齡、教育背景和工作經驗」上只提出模糊要求,也沒有透露關於財政激勵、就業便利、家庭擔保、永久居留權細節。

《環時》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分析,目前K字簽證尚處於初期階段,部分標準有待細化,比如「知名大學」界定仍需明確,這些細化政策預計要兩三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完成,當前可能主要由大陸外交部聯合各駐外使領館以靈活方式處理。

《紐約時報》引述深圳科技行業招聘獵頭安格斯·陳分析報導,K字簽證對缺乏資源申請傳統工作簽證的外國初創企業,或是在中國求職的外國留學生來說,比較有利。華盛頓諮詢公司美商亞洲集團合夥人、專注科技政策的陳澍認爲,新簽證可以讓那些對中國科技領域感興趣的人先「試水」。「隨着中國科技公司變得更加強大、資本更爲充裕,這種興趣只會越來越濃厚。」

《紐約時報》報導,「雖然目前尚不清楚中國K字簽證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人才競爭……不過,單從這一政策姿態來看,也足以讓外界感覺中國正朝着更加開放的方向前進。」

《環時》報導,大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安全與治理研究院研究員樑懷新表示,K字簽證顯示中國對青年科技人才高度重視,希望在全球科技發展、特別是人工智慧科技發展大潮中,進一步提升中國對國際青年科技人才的吸引力,這一變化,既是中國因應國際科技浪潮和人才跨國性遷徙新特點的重要舉措,也是中國主動作爲,推動自身科技發展,並帶動全球科技發展的最新實踐。

《獨立報》認爲,K字簽證還承載着象徵意義,顯示中國大陸自我定位的轉變——從過去希望留住本土人才的國家,轉變爲如今有信心爭奪全球頂尖人才的國家。路透報導,韓國、德國、紐西蘭等國家也正在放寬簽證規定以吸引技術人才,而美國政府表示將要求企業每年支付10萬美元購買H-1B工作簽證。

「中美兩國的簽證政策形成鮮明對比:美國不斷收緊,中國則持續放寬。這種背道而馳的政策取向,或將重塑全球高技能人才的競爭格局。」《獨立報》報導。路透報導,中國已採取一系列措施促進外商投資和旅遊,向海外投資者開放更多領域,併爲大多數歐洲國家、日本和韓國等國公民提供簽證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