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狂拋美債 美元霸權要崩?專家曝3大現象證明「屹立不搖」
謝金河分析,美元、美債有不可取代性。(圖:shutterstock/達志)
美債議題牽動美元霸權的穩固性,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指出,人民幣國際化已喊了近十年,金磚國家也積極推動去美元化,試圖以人民幣取而代之,但從實際結果來看,美元依舊無可撼動。
謝金河表示,自2016年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特別提款權(SDR)以來,大陸持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並在2021年規模性減持美債5824億美元,市場一度認爲美元地位會受到挑戰。然而時間推移至2025年第三季,事實證明全球仍難以捨棄美元,美元霸權依然牢固。
謝金河進一步分析美元霸權穩固的三大現象。雖然大陸減持美元資產,導致全球央行外匯儲備中美元佔比一度降至56.2%,但近期已回升至57.74%;相對地,歐元比重從21.13%降至20.06%,而人民幣佔比僅2.13%,依舊偏低,顯示其國際化腳步成效有限。
其次,大陸雖將減持美債資金轉向黃金與白銀市場,推升貴金屬價格大漲,但大陸拋售的美債卻被英國、日本央行等其他買家承接,並未動搖美債的吸引力。原先外界認爲大陸大幅減碼會重創美國經濟,但如今外國人持有美債的規模不減反增,反而刷新歷史高點,達到9.1587兆美元的新高紀錄。
第三,全球外匯市場的結構依舊以美元爲核心,2022年美元在國際貨幣交易中的佔比爲88.4%,如今更升至89.2%;相比之下,人民幣佔比僅從7%提升至8.5%,雖有進步,但與美元的差距仍十分懸殊。
綜合來看,謝金河強調,過去十年間,金磚國家雖致力於去美元化並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但整體影響有限,人民幣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角色尚未真正撐起大旗,而美元依舊是全球交易、儲備與資本市場的核心。他分析,無論是外匯儲備結構、國際交易結算,還是債券市場的需求,都顯示美元霸權短期內難以被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