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警告外企 不得囤積稀土

外媒15日引述知情人士報導,北京針對外國企業發出警告,強調不得囤積稀土及其產品。圖/新華社

中國對全球稀土供應鏈的掌控能力舉足輕重,精煉稀土產量約佔全球90%,各國高度依賴中國供應。繼中國國安部上月指出,有外國情報機構曾試圖「竊取」稀土,將採取行動嚴防境外勢力滲透關鍵礦產後,外媒15日引述知情人士報導,北京針對外國企業發出警告,強調不得囤積稀土及其產品,否則可能面臨更嚴重的短缺風險。

報導指出,中方此次表態正值其對電動車、電子及軍工等關鍵產業所需的稀土實施嚴格供應管控之際。知情人士透露,北京刻意限制出口與市場流通,以避免外國公司過度囤貨,維持對全球稀土供應鏈的主導地位。

美國總統川普4月2日宣佈對等關稅後,中國隨即於4月4日公佈報復關稅措施,其中之一是對中重稀土的出口管制,此舉導致外國車企的部分工廠被迫停產。爲降低損失,西方企業和政府官員迅速與中國展開談判,以維持產業運作。

面對中國掌控的稀土供應鏈,經濟學人雜誌發表題爲「中國稀土強權只是外表,西方仍可突破壟斷」的專文指出,除了複製中國供應鏈外,西方擺脫依賴中國的方法還包括回收、減少使用稀土等。

報導指出,稀土創業公司Caremag創辦人Frederic Carencotte表示,回收的磁鐵「是我們所知最豐富的礦石類型」。歐盟法律規定,到2030年透過回收滿足歐盟四分之一的關鍵礦物需求,其中包括稀土。加拿大創業公司Cyclic Materials募資8,400萬美元,投資人包括亞馬遜、日立與微軟,將在美、加各建一座工廠,每年合計可回收約500噸稀土,涵蓋重稀土。

此外,西方企業透過技術創新減少稀土消耗,例如特斯拉早期車款與奧迪部分車型採用感應馬達,不含稀土;BMW與雷諾則使用外部激磁馬達(EEM),不僅免依賴稀土,技術也持續進步。德國零組件供應商ZF已研發出與永磁馬達尺寸相當的EEM,2028年開始量產。專家指出,西方若對中國的依賴降至60%~70%,再結合回收、減量與創新,就可大幅降低供應鏈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