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利歐時代落幕,橋水基金迎來新晉大股東

近日,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正式宣佈完成對其創始人瑞·達利歐(Ray Dalio)剩餘股權的回購。與此同時,文萊主權財富基金——文萊投資局(Brunei Investment Agency, BIA)斥資數十億美元購入橋水20%的股權,成爲其最大外部股東。

達利歐亦同步退出橋水董事會,他與這家由其親手創立、執掌近半個世紀的全球最大對衝基金徹底告別,一段金融傳奇迎來終章。

8月1日,據券商中國報道,76歲的達利歐在其社交媒體上發表了對運營橋水基金50年的反思,重溫了他對生活、工作和投資的原則。他說:“從我和一個打橄欖球的傢伙在一間兩居室的公寓裡一起創建橋水開始,到把橋水打造成全球最大的對衝基金,擁有一支由大約1500人組成的優秀團隊,再到我們爲客戶賺的錢遠超任何其他對衝基金——到現在又完成了最後一步,把橋水的接力棒交到下一代手中,我堅信他們完全有能力讓公司繼續輝煌蓬勃50年。”

達利歐的交棒過程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歷經長達十餘年的精心安排。達利歐在2011年曾表示,橋水的交接班將需要十年時間。他於2017年卸任聯席首席執行官(保留聯席首席投資官職務),2021年辭去董事長職務,又在2022年9月移交所有投票權並退出投資委員會。隨着此次股份的回購與文萊資本的進入,達利歐時代畫上了句點。

1949年出生於紐約長島普通家庭的達利歐,父親爲爵士樂手,母親是家庭主婦,他的金融啓蒙始於12歲炒股獲利。從長島大學金融學起步,到哈佛商學院MBA畢業,1975年,年僅26歲的達利歐在紐約一套兩居室公寓裡創立了橋水基金(Bridgewater,意爲“過河之橋”)。

初創團隊僅有十餘人,甚至一度擠在農舍辦公,卻孕育出顛覆行業的投資哲學,例如“絕對阿爾法”策略旨在剝離市場波動捕捉純超額收益,而奠基性的“全天候策略”則通過風險平價理論平衡通脹、增長等不同類型經濟環境下的風險。

達利歐不斷創新投資方法,他把投資原則轉化成算法,做成計算機決策系統。橋水的投資範圍很廣,全球流動性好的股票、債券、貨幣和商品市場都有涉足。1987年10月美股經歷了史上最大單日跌幅,衆多基金經理未能倖免,而達利歐卻指揮橋水基金取得了22%的增長。2005年,橋水基金成爲全球最大的對衝基金。

達利歐與中國淵源頗深。他於1984年首次到訪中國,即被改革初期的活力所震撼。2016年,達利歐正式設立了橋水中國,開啓了橋水基金在中國市場的佈局。2018年,橋水中國取得境內私募基金管理牌照,併發行首隻境內私募基金“橋水全天候中國1號”。2021年,橋水中國管理規模突破百億元,位居外資私募之首,截至2024年末,其最新規模超過500億元。​

在“東昇西落”的宏觀敘事背景下,橋水也在積極做多中國資產。2025年一季度13F文件顯示,橋水大幅增持阿里巴巴超21倍至566萬股,使其躍升爲第一大重倉股;同期加倉百度、拼多多等中概股。

在此期間,橋水在全球範圍的管理規模經歷了波動,2019年峰值時曾達1680億美元,2024年一度降至921億美元。其旗艦基金Pure Alpha在2024年實現了11.3%的回報率,跑贏行業平均水平;2025年上半年更錄得17%的漲幅。

根據橋水聲明,文萊主權財富基金入股後,將爭取在橋水董事會獲得席位,主要監督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相關事務和風險管理框架的運行,但不會參與基金日常投資運營決策。橋水中國業務將繼續由首席執行官王巖負責。達利歐個人則將更多精力投入其家族辦公室(Dalio Family Office, DFO)。同時,他的慈善事業也將推進,通過達利歐基金會已累計捐贈超10億美元,支持包括中國孤兒救助與海洋科學研究在內的多項公益事業。

達利歐時代的終結,標誌着橋水這家曾深深打上創始人烙印的機構,完成了向制度化、機構化運營的關鍵轉折。他49年前在那套小小公寓裡寫下的投資原則,早已融入全球資產管理的基因;而他根植於長期研究與實踐的對中國市場的信念與佈局,仍將繼續指引橋水的未來航向。正如他在《原則》一書中所闡述的那樣:“進化是生命最大的成就和回報。” 這一“進化”,如今在橋水身上有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