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前沿丨勞動無塵 幸福無價
打工前沿丨勞動無塵 幸福無價
中工網
張菁
近日,“95後掏糞工上班開糞車,下班開奔馳”的話題引發廣泛關注。95後小夥潘浩男畢業後選擇繼承父親的清運糞便工作,在浙江慈溪清理化糞池。這份月薪7000元的工作雖然辛苦,但收入穩定。他白天開糞車作業,下班後開奔馳代步,並通過短視頻平臺分享行業現狀。
潘浩男的故事引來無數網友點贊和祝福,不僅是因爲他的職業與常人印象中的“髒與累”形成鮮明對比,更在於其展現出的當代年輕人對工作與生活的積極理解和樂觀態度,詮釋了“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勞動創造幸福”這一樸素而永恆的價值理念。
潘浩男作爲“掏二代”,從小隨父親接觸糞便清運工作,深知這份職業常被投以嫌棄的目光。儘管如此,他在經歷創業失敗與工作不穩定後,選擇接過父親的工具。他坦言,剛接觸這個工作時對氣味會有本能反感,工作中被污物濺身也會不適,但這些都未改變他對這個職業的理解:這是城市運轉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潘浩男用他的行動向人們展示,無論何種工作,只要能服務社會、實現自我價值,都值得全身心投入。
工作中,潘浩男不怕苦累,熟練掌握操作技巧;生活裡,他憑藉穩定收入實現經濟獨立,積極享受生活。女友辭去老家工作,跨越千里相守,這份愛情超越職業偏見,令人動容。潘浩男通過勤勞的雙手,不僅贏得物質回報,更收穫了愛情與生活的希望,讓人們更加相信“勞動創造幸福”。用“一排刷得乾乾淨淨的糞便清運車作爲婚車隊”的暢想,更飽含着一種難能可貴的職業自豪感。
業餘時間,潘浩男藉助短視頻平臺分享工作點滴,他渴望“讓更多人瞭解這個行業,得到尊重和認可”。這種務實的態度,緩解了職業選擇中的“面子焦慮”。他的視頻打破了公衆對糞便清運行業的刻板印象,讓更多人看到普通勞動者的付出與擔當。當社會重新審視職業價值,能以平等目光看待每一份必要的勞動時,“行行出狀元”才能更加深入人心,形成尊重勞動、崇尚奮鬥的社會風尚。
“95後掏糞工上班開糞車,下班開奔馳”並不是獵奇故事。它鼓舞着每一位勞動者堅信勞動創造幸福,在各自崗位發光發熱,書寫精彩人生。同時,也向社會傳遞包容與尊重的信號,倡導摒棄職業偏見,共同營造公平就業環境,讓每份勞動都獲尊重,每位勞動者都能享受勞動帶來的幸福生活。
來源: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