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創「通通100」成廉價日本代名詞?背後悲歌:市場執著與全球漲價現實

日本大創「通通100」成爲日本特有的低價象徵,雖然商品品質不差,但因長期購買力下降,連國內生產商品也難以調升售價,反觀海外分店售價普遍較高,凸顯日本市場對低價的執着與無奈。法新社

「通通100」只存在於日本

在各種商品跟服務中,也常常見到日本跟全球價格的不同常識。

大創擁有約76,000種商品,其中九成的未稅價是100日圓。我在2021年1月去了東京龜有的店面。848坪(約3,000平方公尺)的店內陳列着約50,000種商品,如果想要每個都仔細瞧瞧的話,可能要花上一整天。甚至還有「戶外專區」「加溼機專區」等類似大型量販店的專區,但幾乎所有商品都只要100日圓。從年輕的媽媽到銀髮族,每個收銀機前都有30人以上在排隊。

在新冠疫情加劇前,大創對外國觀光客而言,也是非常有人氣的地點。2019年,一位從馬來西亞來的女性在原宿店(東京澀谷)內,笑咪咪的把玩偶造型的海綿跟塑膠收納盒等東西塞滿購物籃。

「這麼便宜,真的沒關係嗎?」她說。

大創可以稱爲「廉價日本的象徵」,經營者爲大創產業,公司總部位於廣島縣東廣島市,雖然沒有上市,但在全球26個國家及地區開了2,248家店,堪稱國際企業。(注:海外分店計算時間點爲2020年12月,包含合資企業及代理店。海外價格爲2020年2月時的價格。)

自從2001年揮軍海外,於臺灣開設了首間分店之後,目前大創在韓國有1,365間分店、泰國有120間分店、中東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也有44間店。這些店的價格如何呢?

大創表示,海外分店不像日本是「通通100」的均一價格,而是依照商品分成三階段的複數價格。

例如臺灣,基本價格是49元新臺幣(180日圓),但也有其他更高的價格。

用2021年1月下旬的匯率來比較各地區的基本價格:

美國是1.5美元(約160日圓)、紐西蘭是3.5紐幣(約270日圓)、泰國是60泰銖(約210日圓)、菲律賓是88披索(約190日圓)、澳門是15澳幣(約200日圓)、以色列是10新謝克爾(約320日圓)……

其他國家或地區幾乎都沒有以100日圓販售的店面,也沒有與東京迪士尼樂園一樣的「廉價日本」架構。

全球的分店 都賣得比日本貴?

我問大創產業的管理高層爲什麼會這樣。

管理高層表示:海外跟日本的價格差異,主要有三個理由:

例如與巴西價格的差異,幾乎都是關稅等的稅金。另外,「亞洲等新興國家的②人事費及薪資也爆漲。」

亞洲各國分店通常是選在都會區的購物中心開店,例如曼谷的薪資和人事成本就非常高。而臺灣雖然關稅低,卻仍設定成180日圓,也是因爲「多出的80日圓幾乎都是在人事費成本上。」管理高層表示。

「日本的大創商品因爲是國內製造的關係,省去了國際物流費,這是物價最便宜的原因吧。」或許也能聽到類似的解釋。但日本大創也有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可是仍然比中國(約160日圓)的訂價便宜。

現在爲了改善全球的物流成本,大創開始在馬來西亞建設大型物流據點。然而當我詢問:「物流費用省下來的話,會調降海外商品的價格嗎?」相關人員卻表示:「海外的人事費用及物價、原材料費都大幅上漲,因此不太可能有大動作的調降。」

事實上臺灣不要說降價,反而還漲價了。

編輯推薦

臺灣於2009年起商品以39元新臺幣販售,但之後的10年內人事費用和物價、原材料費等大幅上漲,因此於2019年8月起改爲49元新臺幣。

爲什麼海外賣的比100日圓貴,但還是賣得很好呢?

好優文化出版《廉價日本:消費變便宜,爲何不好?什麼都漲的時代?爲什麼只有薪水不漲?》,作者:中藤玲

大創管理高層說明:「在海外只要產品貼有 JAPAN 的標籤,代表日本公司,等於高品質,這樣的品牌形象是賣得好的理由。」

但是,更大的理由在於「現在國外的人事成本、薪水、物價和所得都漲了。如果是20年前,就算是高品質的東西,在新興國家訂價200日圓也賣得不好。但現在當地的購買力成長了,所以即使貴一些也買得下手。」

同樣的商業模式在海外很少見也是理由之一。

美國雖然有「1美元商店」「90分商店」,但是「種類不齊全,品質也比大創差很多。」居住於紐約的日本主婦這樣表示。

大創的品質和商品齊全度,連員工都覺得「這樣只賣100日圓真的沒問題嗎?」爲了讓價格符合品質,日本是否也差不多該開始調漲價格了呢?然而相關人員表示:「看見2017年漲價的鳥貴族(注:日本主打價格親民,不依賴散客的居酒屋)業績變差之後,高層認爲絕對不能漲價。」

大創的商品價格是從1977年起統一成100日圓的。

熟稔產品跟服務價格的東京大學經濟學部長渡邊努教授表示:「40年以來一直都是100日圓,這是件非常奇怪的事。」

(本文摘自好優文化出版《廉價日本:消費變便宜,爲何不好?什麼都漲的時代?爲什麼只有薪水不漲?》,作者:中藤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