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年輕化…別只靠檢查!醫曝「這樣吃」能殺癌細胞

大腸癌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愈來愈多年輕族羣被診斷罹患,且往往發現時已屬晚期。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年罹患大腸癌的年齡層明顯下降,腸胃科醫師陳保中指出,門診中已有不少三十幾歲的年輕人確診,部分患者甚至沒有明顯症狀,僅感到腹脹、排便不順或偶爾出現血便,初期還以爲只是痔瘡,直到接受檢查才發現已是大腸癌。

陳保中在臉書發文提醒,大腸癌不會因爲年輕或沒有家族史就自動避開,反而是與日常飲食、活動量及腸道健康息息相關。由於早期幾乎無症狀,等到察覺異狀往往已是中晚期,因此「沒出事」時就主動檢查,纔是真正有效的預防方式。

根據衛福部表示,114年起擴大篩檢對象至45-74歲民衆及40-44歲具家族病史者,可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若結果異常,再進一步安排大腸鏡檢查並及早切除息肉,可大幅降低癌變風險。醫師強調,年輕不是不做檢查的藉口,而是還來得及的幸運。

陳保中表示,除了定期檢查,飲食也是預防大腸癌的重要一環。《美國臨牀營養學期刊》回顧研究指出,每日攝取超過25克膳食纖維,可使大腸癌風險降低超過22%。此外,槲皮素具有潛在的抗發炎與抗癌效果,常見於葡萄、洋蔥、花椰菜、藍莓等天然蔬果中。醫師提醒,從飲食與生活習慣着手,是守護腸道健康的關鍵。

▪ 報稅進入延長期最後! 錯過小心面臨滯納金 ▪ 今年報稅怎麼繳纔不吃虧? 2025新制亮點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