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撕裂侵蝕國家韌性 學者籲避免挑釁兩岸言論
政治熱門
第一波大罷免遭完封,臺大助理教授南樂與中央研究院政治所助理研究員顏維婷在《外交事務》期刊撰文警示,臺灣正陷入嚴重的「兩極化危機」,內部撕裂逐漸侵蝕國家韌性,成爲最大的國安危機。前副總統呂秀蓮接受網媒訪問時,也呼籲賴清德總統辭黨主席、撤換行政院長、清理身邊親信,強調若不即刻迴應社會期待,將重創民進黨執政正當性,讓北京坐收漁翁之利。
2位學者指出,臺灣政黨間實際缺乏相互尊重,藍綠雙方及支持者在價值觀、政策主張,甚至對彼此的態度上高度對立,並且逐漸從意見分歧走向敵意與仇視。尤其在罷免期間,兩黨互相妖魔化,指責對方爲民主與國安的最大威脅。
最令人憂心的是,中方威脅日益加劇,臺灣的極化現象卻出現得格外不合時宜,社會分裂不僅削弱凝聚力,更可能成爲防禦的重大阻力。儘管臺灣民衆普遍認同自身是獨立政治實體,卻缺乏如何因應中國威脅的共識。
文章同時警告,北京可能會利用兩極化的社會結構進行資訊戰,尤其在封鎖、干擾通訊或對外訊息流通時,社會若無法形成一致敘事,讓雙方各自陷入「同溫層」,錯失戰略反應的黃金時間。
然而,2人認爲臺灣社會仍有修補兩極化的希望。首先,近4成選民政治立場較爲中立,代表和解空間依舊存在。此外,臺灣過去面對重大危機的團結能力亦不容忽視。以2020年新冠疫情爲例,各界迅速建立共識,將疫情視爲國安議題並落實全民防疫,堪稱國際典範。
學者認爲,雙方即使在兩岸議題意見分歧,但只要摒除挑釁言論與對立操作,依然存在良性辯論空間。執政黨必須認知極端言論無法提高臺海和平的事實,並在國防問題表現出更多合作精神,爲現有的民主創造更穩固的基礎,修補臺灣的撕裂傷,邁出克服極化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