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失敗收場 吳達偉分析三原因:綠營迫使藍白合作
▲大罷免今開票,反共護臺志工聯盟支持者情緒低落。(圖/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大罷免投票在今(26日)結束,國民黨24席立委、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案皆遭到否決。對此,新竹市政府勞工及青年處長吳達偉分析,大失敗有三大原因,正當性不足、綠營戰略錯誤迫使藍白合作、基層民衆感受不到執政的用心。他喊話,希望執政黨要好好檢討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懸崖勒馬。
吳達偉分析,這次大罷免大失敗的三大原因。第一,正當性不足,全面罷免而非針對立委個人行爲。他認爲,去年興起的大罷免浪潮,一直都只在綠營支持者羣衆裡打轉,threads與社羣的演算法讓同溫層更加厚實,把全面對在野黨的打壓手法,誤以爲是打着爲臺灣好的大旗。
吳達偉直言,全面性的翻盤演出,看在臺灣人眼裡,就是一場選輸不認仗的秀,大罷免的理由完全無法說服臺灣的中間選民,這點也持續顯示在民調上,也是許多區域連25%都沒過的主要原因。
第二,綠營迫使藍白合作,戰略嚴重錯誤,造成一打二的窘境。吳達偉說,的確,以總統大選三咖督來說,40%就足以贏得選舉,但是罷免、反罷免再怎樣也就只有兩咖。罷免團體在一整年的罷免活動中,持續把藍與白打成一夥,在最後一個月的反罷活動中,藍白也就順勢互相合作,召喚自己的支持者出門投票。
吳達偉認爲,如果用總統大選數字來看,綠營支持者有40%、藍30%、白20%,那綠營就是親手迫使30+20>40。原本都是針對藍營立委的罷免,可以說跟白營根本無關,但在整個過程,白營的選民被迫與藍營一起合作,連白營KOL館長在這一戰當中,都去幫忙藍營站臺數次,最後從投票率來看,白營催出來的票,的確大大增加反罷免的票數。
第三,國際關稅局勢緊張,基層民衆感受不到行政團隊的用心。吳達偉指出,藍、綠、白都有各自的支持者,但臺灣最大一羣能左右政局的還是中間選民。在川普上任之後,國際局勢已經大變,關稅議題、能源使用、民生通膨率、臺幣匯率等,今年以來都是中間選民最關心的事,也是希望執政團隊能趕快因應的。
吳達偉表示,日本因爲關稅談判問題,造成執政黨選舉大失敗,血淋淋的例子就放在眼前。基層的中間選民在今年完全感受不到執政黨對民生議題的用心。電視打開,大罷免大成功的話題佔了一大半,甚至總統還親自舉辦團結十講。得中間選民者得天下,民進黨目前是完全沒拿到。
最後,吳達偉說,還是要感謝臺灣人,用最大的民主,守護了小小又多山的國家。希望執政黨要好好檢討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懸崖勒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