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32:0慘敗 Cheap「不代表人民真的喜歡國民黨」曝原因
▲823第二波大罷免開票結果,一面倒不同意大於同意。(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鄺鬱庭/綜合報導
726、823兩場大罷免活動皆以失敗告終,民進黨黨務、內閣展開改組,黨團也被點名路線應檢討。百萬網紅Cheap就發影片,分析大罷免爲何32:0慘敗,「除了正當性不足、手段極端,最後一個原因,則是民進黨執政表現不佳」、「大部分人民真的不想一直生活在這種的對立和動盪中,這麼多年了,大家對『抗中保臺』真的累了。」
Cheap在片中表示,一年前的抗議行動,有數十萬人走上街頭,表達對國民黨的不滿,爲罷免運動奠定基礎,後來又在連署階段取得初步成功,最後共31名藍委送件成功。當時國民黨在二階段全軍覆沒,還搞到一堆人被收押,罷團氣勢如日中天。隨着選戰開打,民進黨配合罷團,在全臺串聯,展開宣傳活動,「挺罷免」一度成了全民共識的社會運動。
沒想到開票後卻全滅,Cheap就分析,真正導致大罷免慘敗的,不是敵人太強,而是失了民心,主要是背後的政治操作與民主制度的運作。他首先指出,大罷免大失敗的最大原因「就是大罷免本身」,因爲罷免制度設計的初衷,是要處理不認真、特別惡劣的人,可大罷免不分青紅皁白,把所有藍營的區域立委通通拖下水。
「人家纔剛上任三個月,就被拉出來罷免,這些人多是過半當選,是選民一人一票投出來的,他們沒有犯大罪、沒爆醜聞、沒去選總統,卻因爲你們討厭這個人,就要把他拉下來。」理由還是「賣臺、舔共」、「只會舉手」、「不懂法案」,但這些都屬於政治立場差異,或個人偏好範疇,代表這次罷免不是針對個別立委的失職,而是單純的政治操作。
Cheap說,民主制度已經提供定期淘汰政治人物的機制,就是每四年一次的選舉,如果真的做得不好,選民可以用選票把人換掉,這纔是民主的常態。大罷免若成功,將會創造危險的先例,罷免不再是處理違法失職,而是變成「選輸就補考」的工具。
接着,Cheap點到另一個問題,就是罷免運動中的衝突,像是罷免宣傳車想進入校園,大聲公影響到暑自習的國中生等等,還有罷團在公共場所進行大規模宣傳,過程中卻發生語氣帶有道德審判的意味,讓人感受到壓力。還有罷團與路人間的爭執製造了負面情緒,激烈的對立與標籤化策略,造成選民不滿。
Cheap總結,大罷免失敗的原因包括正當性不足、手段過於極端,以及執政黨表現不佳。在臺灣面臨多重社會問題的情況下,民衆對於執政黨的期待與實際表現間的落差,進一步加深不信任感,且執政黨將精力集中在大罷免,導致民調數字顯示支持度創新低。
Cheap也直呼,這麼多年了,大家對抗中保臺也感到累了,人民期待的是政治人物能夠專心處理民生問題,「大罷免的失敗,不代表人民真的喜歡國民黨,而是在這個過程中,人民討厭罷團、不認同罷免,對整個政治內鬥感到厭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