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播」經濟 鏡頭裡的農產熱
大陸農村地區興起一股「村播」熱潮。農民透過鏡頭銷售農產品、爲鄉村經濟注入新活力。(中新社)
近年來,隨着短影音與直播平臺普及,大陸農村地區興起一股「村播」熱潮。農民透過鏡頭銷售農產品、推廣鄉村旅遊,甚至傳授傳統技藝,不僅爲鄉村經濟注入新活力,也重塑農產品流通模式。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3年6月,農村網民規模達3.01億人,農村地區網路普及率達60.5%。
村播的核心是利用直播技術縮短產銷鏈。農民或返鄉創業者透過抖音、快手等平臺,直接向消費者展示農產品的生產過程,例如採摘、加工或烹飪場景,以增強信任感。大陸商務部數據,2022年大陸農村網路零售額達2.17兆元(人民幣,下同),年增3.6%。
成功案例顯示,在江西贛州的臍橙農戶透過直播實現單日銷售4萬斤。不僅降低中間成本,也讓消費者以更低價格獲得新鮮產品。如今的贛南鄉村,電商已是臍橙銷售重要渠道,從2018年到2022年,贛南臍橙電商渠道銷量增幅佔比由21.35%增加到35.07%。
村播影響力也從個體農戶擴展至地方產業。例如,陝西延安的蘋果種植戶組成抖音銷售羣,聯合培訓主播,統一供應鏈與品管。2023年,洛川縣蘋果電商銷售額達到20億元,佔陝西全省蘋果電商銷售額70%以上。
儘管村播帶來顯著收益,其發展仍面臨多重挑戰。首先,部分農村網路基礎設施不足,《中國數位鄉村發展報告》顯示,2021年全大陸數位鄉村發展水準達到39.1%,整體來看,鄉村數位化水準仍有很大提升空間。其次,缺乏專業運營團隊導致多數農民難以持續吸引流量。此外,農產品標準化程度低,物流成本高等問題也制約規模化發展。
爲推動村播經濟,大陸國務院《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意見》指出,要深入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發展農產品直採、訂製生產等模式。鼓勵地方與大型電商平臺結合,建設一批農村電商產業園、農副產品直播電商和人才實訓基地。專家建議,未來需加強冷鏈物流、品牌建設等配套,並鼓勵電商平臺提供流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