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穩中有進
經濟日報北京4月19日訊(記者潘卓然)國新辦近日舉行經濟數據例行新聞發佈會,介紹2025年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介紹,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穩的基礎在鞏固、進的態勢在延續,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穩定,農業農村經濟實現穩健開局。
糧油生產開局較好。“緊盯實現今年糧食產量1.4萬億斤左右目標,環環緊扣抓好春管春耕,打牢夏糧和全年糧食豐收基礎。”潘文博說。據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冬小麥面積保持穩定,拔節期一類二類苗比例達91.2%,與上年相當、好於常年;冬油菜面積穩中有增,長勢好於上年和常年。春耕春播進展總體順利,全國春播糧食已完成近二成,進度同比略快。
“菜籃子”產品供給充足。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4039萬頭。一季度豬牛羊禽肉產量2540萬噸,同比增長2%;牛奶產量892萬噸,同比增長1.7%;國內水產品產量1483.4萬噸,同比增長4.5%。蔬菜水果供給穩定,價格呈季節性波動。針對肉牛奶牛養殖虧損問題,持續加緊落實紓困政策措施,活牛價格連續9周小幅回升,生鮮乳價格逐步企穩。
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據介紹,通過實施精準幫扶,大多數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對象已消除風險,其餘均已逐戶完善幫扶措施,確保及時消除返貧致貧風險。指導各地因地制宜推進幫扶產業鞏固、升級、盤活、調整。深入開展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截至3月底,全國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規模達3089.8萬人。
鄉村富民產業提質增效。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勢頭良好,1月份至3月份,全國規模以上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2%。鄉村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到鄉村品美食、住民宿、賞風景等成爲城鄉居民度假熱選,農產品網絡零售額保持較快增長。在產業帶動、就業拉動下,農民收入保持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爲7003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
農村內需潛力不斷釋放。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現代設施農業等重大項目,農業農村投資規模不斷擴大。一季度全國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6%。農村消費潛力不斷釋放,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4.9%。此外,農產品出口承壓增長,出口額以人民幣計同比增長6.8%。
農村改革持續深化。據悉,在安徽、湖南和廣西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整省試點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整省試點範圍。農村集體“三資”監管長效機制不斷健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社會化服務加快發展。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紮實推進。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務實推進農村改廁,統籌抓好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紮實開展高額彩禮、大操大辦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鄉村治理效能持續提升。
“這些年鄉村變得更美、更方便、更乾淨了。”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陳邦勳在回答經濟日報記者提問時表示,近年來,各地深學細悟“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創設了許多各具特色的鄉村振興重點工程項目,紮實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鄉村面貌不斷改善。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協同有關部門,瞄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聚焦農民需求、短板弱項和突出問題,集中力量辦成一批農民羣衆可感可及的實事,着力提升鄉村建設水平,建設好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工作的重點包括加強規劃政策引領、加力改善人居環境、加快補上設施短板3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