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丨鄉村“共富樣板”是怎樣煉成的?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祖爽

盛夏時節,走進浙江省衢州市龍遊縣湖鎮鎮地圩村,映入眼簾的是一幅錯落有致、和諧寧靜的農家畫卷。沿着村路一直向前,便是栽培着10餘種仙人掌的仙人掌公園,引人駐足欣賞。在村民的房前屋後,一株株形狀各異的仙人掌挺拔而立,長勢喜人,展示着強大的生命力。

仙人掌渾身帶刺、其貌不揚,但在地圩村,通過發展仙人掌庭院種植和精深加工,一株株“刺頭”成爲全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我們村立足自身資源和特色,重點培育和發展仙人掌、溪流魚、生薑等特色產業,促進庭院經濟和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橫向聯合打造,形成集聚效應。”地圩村黨支部書記徐庭友自豪地說。

與此同時,衢州市衢江區後溪鎮泉井邊村、衢江區高家鎮盈川村、衢州市開化縣華埠鎮金星村等村莊也同樣書寫着村級集體經濟騰飛的篇章。泉井邊村圍繞“一根甘蔗”做深做細,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盈川村將村裡的閒置農房盤活利用,統一進行改造升級,發展旅遊業;金星村依託金星村品牌,推動研學培訓、生態旅遊與特色農業協同發展。

記者從衢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近年來,衢州市積極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多元發展路徑,聯農帶農夯實基層黨建基礎底盤,促進農民增收,帶動縮小“三大差距”,實現共同富裕。2024年,全市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30萬元以上村佔92.9%,“十四五”以來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速位列全省第二。

立足特色 找準“造血密碼”

在徐庭友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地圩村村民徐素玉的庭院內,一盆盆仙人掌頗爲“吸睛”,它們在陽光下舒展着翠綠的莖片。繼續往裡走,便是兩個恆溫清水魚養殖桶,探頭一看,滿滿當當全是魚,正在循着水流打圈。

“在村裡的號召下,我在庭院裡種植了仙人掌,去年便獲得了豐碩的回報,收入超過1萬元。沒想到這麼小的面積就能帶來如此可觀的收益!”徐素玉高興地說,“今年5月我又嘗試在庭院裡養魚,希望能提高收入。”

發展村集體經濟,要善於放大優勢資源,立足本村特色,尋找適合本村發展的鄉村產業。“如果要形容我們村的特色,那就是‘魚掌兼得 共富有甜’。”徐庭友總結道,“一魚一掌一薑糖,奏響了村裡的甜蜜‘共富經’!”

近年來,地圩村引進了浙江永真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和浙江漁老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創立了仙人掌種植基地和溪流性魚類繁養共富創業基地。村集體通過土地租金、收益分紅等方式來獲取收益。

除此之外,庭院經濟是地圩村探索出的一條特色共富之路。兩家公司通過與村裡的緊密合作,提出了“一戶一掌”“一戶一魚”的種植和養殖方式。利用家家戶戶的庭院、邊角地、村內閒置地等種植墨西哥米邦塔仙人掌和養殖溪流魚,由公司統一兜底收購。

2023年,地圩村又與浙江弈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共同建設以甘蔗和生薑爲主的農業種植加工項目,成立了“蔗裡友你”共富工坊。該項目採用“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的合作模式,統一流轉地圩村成片土地進行甘蔗和生薑的機械化、規模化、標準化種植,項目完全建成落地後,預計分別帶動村集體和農戶年均增收50餘萬元、2萬元以上。

而在有着400多年甘蔗種植歷史的泉井邊村,甘蔗文化底蘊深厚。2022年,泉井邊村深化“一根甘蔗”強村富民實踐,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泉井邊村雖然有甘蔗種植基礎,但種植技術落後、品種單一、產業鏈短,強不了村也富不了民,村民對於發展甘蔗產業存在不少疑慮。”泉井邊村黨支部書記劉三富回憶道,“在有關部門的協調下,我們村對接了浙江省義烏市果蔗研究所和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引入了甘蔗新品種和紅糖加工新技術,研發了甘蔗汁、果酒等衍生產品,還註冊了‘甜蜜蔗禮’‘第九節’商標。村裡自建了一座榨糖廠,配備了兩套先進的製糖設備,不僅提高了製糖效率,還改善了紅糖的品質。”

此外,泉井邊村以“強村公司+農戶”模式,鼓勵和引導村民通過承包種植、土地流轉和產業勞動等多種方式積極參與經營,按照“固定薪金、土地租金、創業金、工坊股金”的“四金”機制進行二次分配。

強化運營 讓閒置資源“變廢爲寶”

寬敞的村道在腳下延伸,一棟棟錯落有致的民宿點綴兩旁……從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高家鎮盈川村村口古牌坊步入村中,共享餐廳、未來鄉村生活館、楊炯紀念館和懸蘿瀑布咖啡館等設施一應俱全。

“你們從哪裡來的?”“我們從杭州自駕過來的,這次帶着全家人在村裡住兩天!”“好啊,歡迎你們,祝你們玩得愉快!”在村裡的遊客接待中心,盈川村黨支部書記佔小林和幾位來此度假的遊客拉起了家常。

盈川村歷史悠久,是初唐古縣衙所在地,唐代詩人楊炯曾在此擔任縣令。這裡文旅資源豐富,但之前缺規劃、缺項目,發展沒方向。

基於村中有大量閒置房屋的情況,盈川村積極探索“旅遊公司+村集體+村民”的共富經營模式,將農戶、村集體的閒置農房統一進行改造升級,引入了衢州市衢江區騰雲文旅發展有限公司進行管理和運作,讓遊客既能來到這兒,也能留下來。目前,全村已經打造民宿102間,出租房屋的農戶每年每戶可穩定獲得1.5萬元的租金。“目前運營狀況還是非常可喜的,特別是在旅遊旺季,基本上都是滿房狀態,可以說是‘一房難求’。”騰雲文旅發展有限公司盈川站運營總監方麗對記者說。

除了民房出租,村民們還能通過擺攤經營、供應農產品、當民宿管家、在農業園區上班等方式,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如今,盈川村以唐代風情爲主題的特色風情街、楊炯紀念館和懸蘿瀑布等“盈川新八景”各具特色,實現了文化和旅遊的深度融合。“楊炯出巡”儀式、“趣鄉村”拔河比賽、“王者榮耀”電競比賽等一系列的活動也相繼舉辦。“去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150餘萬元,我預計今年能突破200萬元!”佔小林信心十足。

走進金星村,就像走進了一幅村美人和的畫卷:遠處山川如黛,近處綠水悠悠,民房錯落有致。漫步在河岸邊,只見青年創業打造的“初心覓樂”水上樂園,槳板等水上項目成爲遊客們的“夏日新寵”。

馬金溪作爲金星村的母親河,流經華埠鎮多個村落。“正是因爲我們村獨特的地理位置,我們想到引進水上項目,在夏日吸引更多遊客。”金星村黨支部書記徐雨錄表示,“‘初心覓樂’是我們在今年引進的,‘五一’假期正式對外營業,目前有槳板、水上摩托艇和遊艇等項目。在水上樂園對面,還利用閒置資源建設了配套設施‘覓心’民宿,可以提供餐飲住宿服務。”

茶產業也是金星村的支柱性產業之一,目前全村已有1000多畝名茶基地,5個茶葉加工廠,茶農300多戶,98%以上農戶種上了茶樹,每年能爲村裡帶來700多萬元收入。“我們在現有基礎上利用閒置建設用地建設了共富茶廠,集茶葉加工、茶文化展示、遊客體驗等功能爲一體,提升村裡茶產業附加值。目前外觀建設已經完成,正在進行內部裝修,預計明年可正式運營。”徐雨錄說。

2021年,爲了更好發揮黨建優勢,浙建集團聯合開化縣國控集團、兩山集團和金星村共同投資,謀劃建設佔地8.72畝的共富中心,共同開發“培訓+”產業。去年3月,共富中心投入運營。隨後,這個集黨建活動、會議培訓、民宿酒店等多功能爲一體的“新地標”,迎來了一波波打卡高峰。

如今,茶產業、旅遊產業、培訓產業等多點開花,爲金星村發展注入了全新動能,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突破160萬元。2020年以來,金星村依託黨建聯建,與周邊5個村組建“大金星共富聯盟”,並與相鄰3A級景區花牽谷聯動發展,打響“學在金星村,遊在花牽谷”品牌,“大金星”各村平均集體經營性收入78.5萬元,同比增長23.09%。

今天的衢州市,一個個村莊立足實際、精準發力,通過整合閒置資源,創新模式,全面激發強村帶富活力,壯大村集體經濟,不斷探尋共同富裕新路徑。

來源: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