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銷量滑坡到組織變革,榮耀如何打破市場與管理“雙重枷鎖”?

在2025年全球科技產業的風雲激盪中,榮耀——這家曾以“華爲繼承者”身份獨立發展的中國智能手機品牌,正站在一個充滿矛盾與挑戰的十字路口。

從2024年的銷量下滑到2025年高調發布的“阿爾法戰略”,從國內市場受華爲強勢迴歸的擠壓到海外市場高歌猛進背後的隱憂,榮耀的每一步都折射出中國科技企業在全球化競爭中的複雜處境。這家企業的故事,既是一場技術革新與商業野心的交響,也是一次戰略理想與市場現實的激烈碰撞。

戰略高地的爭奪:AI光環下的技術困局

2025年3月2日,榮耀在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 2025)上高調發布“阿爾法戰略”,宣佈以AI技術爲核心構建全球化生態體系。這一戰略被寄予厚望,旨在通過芯片層、系統層、應用層和生態層的四層架構,推動終端產品從“工具”向“智能體”進化,甚至對標蘋果的商業模式。然而,戰略的宏大敘事背後,技術落地的現實難題卻不容忽視。

儘管榮耀早在2016年便提出“手機AI概念”,並在2024年推出搭載跨應用開放生態AI智能體的Magic7系列旗艦機,但實際體驗的突破仍受限於硬件瓶頸。例如,智能手機的芯片算力與內存容量無法支持更復雜的大模型運行,榮耀Magic7系列僅能勉強運行1.5B版本的DeepSeek模型,而更高階的7B版本因硬件限制使用效果不佳。這種技術天花板不僅制約用戶體驗的實質性提升,也讓榮耀在AI領域的“先發優勢”顯得單薄。與此同時,蘋果、三星等國際巨頭正加速AI技術的整合,而國內競爭對手如華爲憑藉自研芯片和鴻蒙生態的協同優勢,進一步擠壓榮耀的差異化空間。

更深層次的矛盾在於,榮耀的AI戰略需要全球化生態的支撐,但其海外市場的根基尚未穩固。2024年,榮耀海外銷量雖同比增長50%,並在第三季度,躋身全球600美元以上高端市場前五,但據環球網報道,在歐洲市場榮耀已與歐洲前五大運營商 —— 德電、沃達豐、西班牙電信、法國電信、英國電信達成渠道合作,在其子網全面上市 Magic 旗艦系列和 HONOR 數字系列。這也意味着榮耀仍依賴運營商渠道促進其“高增長”模式,而這種模式難以轉化爲持久的品牌忠誠度。這也導致歐洲消費者對榮耀的認知仍停留在“性價比”層面,但蘋果、三星憑藉成熟的生態服務和品牌溢價牢牢佔據高端用戶心智。若無法在技術體驗和生態服務上實現質的突破,榮耀的“阿爾法戰略”恐將淪爲一場“雷聲大雨點小”的宣言。

市場與管理的雙重夾擊:從銷量滑坡到組織變革的陣痛

戰略的宏大願景需要市場的實際支撐,但榮耀在國內市場的表現卻爲其敲響警鐘。2024年第四季度,榮耀國內新機激活量同比驟降13.4%,激活份額下滑至13.26%,排名跌至第五。這一頹勢的背後,既有華爲強勢迴歸的擠壓,也暴露出榮耀自身商業模式的脆弱性。

一方面,華爲的復甦直接衝擊了榮耀的生存空間。2024年,華爲以37%的同比增長率重回中國市場前二,其Mate系列和nova系列憑藉自研芯片與鴻蒙系統的高端形象,迅速奪回消費者青睞。相比之下,榮耀雖通過Magic系列衝擊高端市場,但品牌認知仍難以擺脫“華爲影子”。即便CEO趙明多次強調“與華爲徹底切割”,消費者對“榮耀能否獨立創新”的質疑始終未消。這種品牌認知的滯後,使得榮耀在高端市場的突圍舉步維艱。

另一方面,榮耀長期依賴的經銷商體系正成爲雙刃劍。通過深度綁定線下渠道,榮耀曾快速打開市場,但當銷量下滑時,逐漸收緊的資金鍊可能導致經銷商減少備貨,形成惡性循環。這種“以量換市場”的模式,在增量見頂的存量競爭時代顯得愈發不可持續。更爲嚴峻的是,榮耀的海外擴張同樣面臨類似風險——儘管在歐洲市場通過運營商合作實現銷量突破,但過度依賴渠道補貼的“低利潤擴張”模式,可能重蹈國內市場的覆轍。

與此同時,組織層面的動盪爲榮耀的未來蒙上陰影。2025年初,原CEO趙明突然離職,由副董事長李健接任。李健雖以全球化視野和戰略能力見長,但其履新後的首要任務不僅是推進“阿爾法戰略”,還需平衡IPO進程中的資本壓力與技術創新投入。榮耀的股份制改造雖在2024年底完成,但估值縮水近23%的現實,折射出資本市場對其長期盈利能力的疑慮。如何在上市後維持技術投入與股東回報的平衡,將是李健團隊無法迴避的難題。

結語:榮耀的“破”與“立”

榮耀的故事,是中國科技企業全球化征程的縮影。從獨立初期的絕地反擊,到如今的戰略轉型陣痛,其每一步都伴隨着對技術、市場與組織能力的極限挑戰。2025年的“阿爾法戰略”若想避免成爲空中樓閣,榮耀需在三個維度實現突破:其一,以核心技術突破打破硬件桎梏,將AI從營銷概念轉化爲用戶體驗的真實提升;其二,構建差異化的品牌認知,在華爲與蘋果的夾縫中開闢高端市場的新路徑;其三,優化渠道與資本結構,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增長”。

榮耀的困境,亦是時代的命題。在AI與全球化交織的新賽道上,唯有將戰略的雄心紮根於技術的紮實突破與商業的理性思考,方能在這場“破局之戰”中書寫新的篇章。

參考資料:

呂棟(2025),中國手機最卷一季:華爲小米領跑,蘋果大跌超17%,觀察者網

https://www.guancha.cn/economy/2025_01_08_761453.shtml

搜狐(2025),榮耀的新挑戰:銷量下滑與經銷商的深度依賴

https://www.sohu.com/a/846824067_121798711

鄭湘琪(2025),獨立四週年後榮耀換帥求變,全力推進IPO與全球化,環球網

https://tech.huanqiu.com/article/4LAiBOqBXvK

周源 (2025),賽道Hyper 榮耀李健履新:阿爾法戰略首秀,華爾街見聞

https://news.qq.com/rain/a/20250217A09KY000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瀾啓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