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WAIC 2025看人工智能走向產業深處
7月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 2025)在上海閉幕。這場匯聚70多個國家和地區1500餘位代表的全球盛會,集中展現了人工智能從技術突破向產業落地的深層變革。從大模型垂直領域的可靠性攻堅,到人工智能與實體場景的深度耦合,再到開源生態與標準體系的協同構建,AI正以更務實的姿態重塑千行百業。
大模型轉向垂直領域深耕
大模型發展已從參數競賽的粗放階段,轉向垂直領域的精準突破,通過工程化體系構建破解可靠性瓶頸成爲行業共識。本屆WAIC上,多家企業展示了將技術轉化爲專業生產力的創新路徑,凸顯“智能+工程”雙輪驅動的新範式。
螞蟻密算宣佈開源的高階程序大模型可信應用技術框架,直指醫療、金融等專業場景的可靠性痛點。螞蟻密算董事長韋韜表示:“大模型可靠性的解法,不在於大模型本身,而在於工程化和智能化的融合。”目前該框架已在金融風控全鏈路應用中實現流程自動化,將傳統依賴人工的冗長環節轉化爲智能化編排,顯著提升效率與客觀性。
螞蟻數科發佈的金融推理大模型Agentar-Fin-R1,則聚焦金融業的專業壁壘。基於Qwen3研發的該模型,在FinEval1.0等權威評測中超越同類產品,其核心優勢在於構建了涵蓋6大類66小類場景的金融任務體系,依託千億級專業語料與加權訓練算法,實現複雜業務的精準推理。螞蟻數科CEO趙聞飆指出:“金融大模型的應用深度將成爲金融機構競爭力的關鍵要素。”
社交平臺Soul App在社交領域的AI創新展現了生態多樣性。其自研的端到端全雙工語音通話大模型摒棄傳統VAD(話音活性檢測)機制,賦予AI自主決策對話節奏的能力,在羣聊派對AI主持場景中,能自然活躍氣氛並鼓勵用戶參與,顯著提升互動體驗。Soul CTO 陶明表示:“我們致力於以AI賦能鏈接、構建場景、提升體驗,爲用戶帶來幸福感和歸屬感。”
新銳大模型企業自由量級的“音潮”AI音樂創作應用則拓展了內容生態邊界。該產品基於AR+NAR架構的自研音樂大模型,支持通過文字、圖片、旋律輸入生成完整歌曲。自由量級CTO姜濤表示:“音潮讓每個靈感瞬間都能轉化爲專業級作品”。在展會互動中,“自拍成曲”等活動讓觀衆親身體驗AI對音樂創作邊界的重塑,印證了AI生態在文化領域的滲透力。
人工智能與硬件加速融合
人工智能不再是實驗室中的概念驗證,而是通過硬件載體滲透到服務、醫療、製造等實體場景。本屆大會上,從雙足機器人到智能終端,人工智能的商業化落地路徑愈發清晰。
擎朗智能的“機器人打工天團”成爲展會焦點,其全球首秀的雙足人形具身服務機器人XMAN-F1在中央展區完成爆米花製作、飲品調製等服務流程,動作精度與環境適應能力令人矚目。擎朗智能通過多形態機器人協作,構建了覆蓋餐飲、醫療、劇院的全場景服務網絡,其產品已進入全球60餘國600多個城市,印證了具身智能的商業化潛力。
紫光股份旗下新華三集團以“聚合·智躍遷”爲主題,展示了靈犀智算解決方案如何賦能硬件終端。其全球首秀的超節點產品H3C UniPoD S80000支持單機櫃64卡高密部署,可向1024卡互聯演進,爲萬億級參數模型提供算力支撐。公司的“數字健康體驗艙”通過AI數字分身提供7×24小時健康管理,交通場景中城軌數據分析智能體實現客流調度與故障預警的實時優化。
摩爾線程提出的“AI工廠”理念,從芯片層爲具身智能提供基礎設施支撐。其全功能GPU基於自研MUSA架構,集成AI計算、圖形渲染等多種能力,通過FP8混合精度技術,在主流前沿大模型訓練中實現20%至30%的性能躍升。摩爾線程CEO張建中表示,爲應對生成式AI爆發式增長下的大模型訓練效率瓶頸,摩爾線程將通過系統級工程創新,構建新一代AI訓練基礎設施,致力於打造生產先進模型的“超級工廠”。
聯影智能在醫療AI領域的“人機對決”成爲展會亮點,其與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聯合研發的腦轉移瘤AI系統,可自動顯示病竈信息並生成影像報告,目前已在全國400餘家醫院落地。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實戰演示中,3名醫生藉助胸部一掃多查智能體,一鍵檢出肺結節、冠脈鈣化等異常,整體效率提升25%。
生態建設邁向深水區
人工智能產業競爭已從單一技術比拼升級爲生態體系較量,開源開放、數據治理、算力協同等基礎環節的標準化建設,成爲推動行業規模化發展的關鍵。本屆WAIC上,政產學研多方聯動,在語料、算力、模型等領域形成一批突破性成果。
燧原科技聯合多方發佈的《智算集羣產業發展與未來趨勢研究報告》,爲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方向指引。其第三代產品燧原S60於2024年發佈,已實現大規模商業化落地,落地規模達7萬卡,已支撐超300個應用場景與五大智算集羣建設。燧原科技CEO趙立東強調:“開源開放是智算產業破局的必經之路”,燧原科技已與多方合作,在國產智算領域尋求突破,堅信協同聚力可實現全面突破。
庫帕思在語料創新發展論壇上發佈的四大類成果,構建起高質量數據的生產與治理體系。其打造的全國首個語料運營公共服務統一門戶,遵循“1+N”框架實現語料調用Agent化與上鍊管理;對內升級的語料工具鏈平臺2.0包含403個功能模塊,覆蓋多模數據採集、智能清洗等全流程,已在醫療、金融等領域實戰應用。公司董事長山棟明指出,語料數據需隨模型演進實現方法、設施與生態的三重重構。這種重構思維推動其與上海交大等高校啓動工程碩博士聯合培養,構建“產學研鐵三角”,打造語料領域產教融合新模式。
沐曦股份以“芯聚算力開芯局 源引AI共未來”爲主題,通過展臺與主題論壇雙軌並行,全方位展示在AI算力領域的技術突破、行業賦能與生態共建成果。其發佈的曦雲C600通用計算GPU實現了從芯片設計、製造到封裝測試的全國產供應鏈閉環,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同時,沐曦股份聯合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揭牌的聯合實驗室,將推進AI芯片標準與開源生態建設。
從技術深耕到生態共振,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展現的人工智能領域新變化,是產業從“技術驅動”向“價值驅動”轉型的縮影。當大模型在垂直領域找到可靠落地路徑,當具身智能在實體場景創造服務價值,當開源標準構建起協同創新網絡,人工智能將真正從實驗室走向產業深處,成爲推動經濟社會變革的新質生產力。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