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蘇超“最小牌”贊助商說開去

近日,在“蘇超”第五輪常州主場對戰南京的比賽中,場邊一個燒烤店的廣告牌走紅網絡,被網友調侃爲足球聯賽中的“最小牌”贊助商。據媒體報道,常州賽區贊助招募官方明確表示,贊助遵循先來後到原則。組織方並未因燒烤店是個體工商戶、規模小、名氣弱而將其拒之門外。這不僅體現了合作的開放性,更彰顯了對每一份創業熱情的平等重視。

隨着賽事漸熱,“蘇超”商業價值飆升,贊助門檻提高,組織方依然爲這家小店保留了展示C位,這種守信踐諾的做法值得肯定。進一步說,如果政府在招商引資、助企服務中“重大輕小”,選擇性履行承諾,或者朝令夕改,即使短期內看似“效率優先”,最終也會損害政府公信力,透支營商環境的未來。

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信用不僅僅是個人私德與品行,也是經濟良性運行的前提,社會穩定有序的基礎。更好發揮信用制度的作用,需要各方協同參與,實現全流程、全領域的推動與共建。

一方面,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不僅要在政府採購、招標投標、招商引資、合同履約、政務服務等重點領域開展失信治理,還要建立健全“政府承諾+社會監督+失信問責”機制。尤其要持續向“新官不理舊賬”、拖欠民企賬款等頑疾開刀,對政務失信行爲加大懲戒力度。如此,才能爲所有市場主體撐起一片誠信的藍天。

另一方面,要以民營企業需求爲導向,推進以優良信用環境爲基礎的軟實力建設。爲此,相關部門要聚焦民營企業創業的“難點”“痛點”,在行政審批、商事登記、涉企經營、民生服務等重點領域加大改革力度。比如,對誠實守信的市場主體,探索建立行政審批“綠色通道”。今年4月18日,全國首個“民營信用貸”落地江蘇。如此舉措旨在爲金融與企業架起“信息金橋”,通過優質信用“貸”來發展活水,值得各地借鑑。

此外,信用體系還要不斷完善修復機制。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全國市場監管部門累計修復企業違法失信信息877.79萬條,同比增長34.52%。不久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於進一步完善信用修復制度的實施方案》,提出要加快完善統一規範、協同共享、科學高效的信用修復機制,更好幫助失信主體重塑信用。未來,打造一個寬嚴相濟、靈活公平的信用體系,讓信用更好守護市場秩序,將更好推動企業發展。

如今,信用已經成爲一種硬通貨,誰能在這個賽道上持續“上大分”,誰就能贏得市場主體更多的信任票。不斷擦亮信用這塊城市金字招牌,必將孕育出創新涌流、活力迸發的經濟生態。(作者:陝西省信息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張建濤)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爲@)。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徵稿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