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奇境到熱土 西藏旅遊華麗嬗變

來源:中國旅遊報

“2024年全區接待國內外遊客超過6389萬人次,遊客旅遊總花費超過74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了15.8%、14.5%。”8月5日,在國新辦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王君正介紹了一組數據。這組數字背後,是西藏從“世界屋脊”的高原奇境向全球旅遊熱土華麗嬗變的壯闊歷程。

天路鋪就:交通網打通旅遊“生命線”

8月6日清晨的拉薩火車站,一列藍白相間的高原動車“復興號”正準備前往林芝。拉薩火車站值班站長巴桑看着“復興號”感慨道:“2010年時,火車站一天就幾趟綠皮車,車廂人也不多。如今,車站日均發送旅客超萬人次,其中七成是旅遊團。”車廂內,來自成都的攝影愛好者張力揚望着窗外的雪山感慨道:“以前去林芝,坐汽車要顛簸8個小時,現在3個半小時就到了。”

這條2021年開通、正線全長超403公里的電氣化鐵路——拉林鐵路,結束了藏東南不通鐵路的歷史,構築起拉薩、山南、林芝三地間的“3小時經濟圈”。這條“天路”開通後的第一個月,便運送旅客10.6萬人次,日均3500人次,如今拉林鐵路已成爲遊客探秘西藏的黃金通道。

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拉林鐵路、拉日鐵路形成了7小時‘快旅慢遊’體系,遊客不僅節約了出行時間,還可以飽覽沿途風景。未來,集團將繼續加大沿鐵路線旅遊產品開發力度,最大程度滿足遊客出行需求,打造好‘天路格桑花’品牌。”

更廣闊的立體交通網絡也在雪域高原鋪展開來。林芝米林機場的值機櫃臺前,杭州遊客孫女士正在辦理返程手續。“10年前,朋友來西藏,輾轉3天才到拉薩。現在我們直飛林芝,3天就能玩遍桃花溝、魯朗小鎮,還能自駕去拉薩。”

中國民用航空西藏自治區管理局規劃處副處長楊露用數據佐證這一變遷:“林芝機場通航後,當地遊客接待量和旅遊總收入分別增長了34倍和103.8倍。”

而西藏的公路旅遊尤其是自駕遊近年來也呈現明顯增長態勢。2024年1月5日,國道345線青海玉樹雜多段和國道317線西藏巴青段的連接線正式全線貫通啓用,使西寧到拉薩的路程縮短了120多公里,成都到拉薩的路程縮短了300多公里。

2024年底,西藏公路通車總里程和鐵路運營里程分別達到12.49萬公里、1359公里,國際國內航線達到183條,連接五大洲。曾經“進藏難”的嘆息,已化爲“全球通”的自信,西藏逐漸成爲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

全域綻放:從“點狀觀光”到“全域體驗”

在米林市扎貢溝景區,晨霧繚繞中的野生黃牡丹花瓣上掛滿露珠,四川遊客李釗輕嗅着黃牡丹的芬芳感慨道:“我很早就知道扎貢溝有黃牡丹,但那時交通不發達,帶着家人來旅行不方便。2021年拉林鐵路通車後,每年我都過來遊玩,體驗一年比一年好。”

多年來,米林市以黃牡丹資源爲依託,舉辦黃牡丹藏醫藥文化旅遊節。節慶期間,這座藏東南小城會涌入上萬名遊客,有力推動了農文體旅藥融合發展。而這樣的場景在今日的西藏已成常態。

“過去遊客們在布達拉宮廣場拍張照就走,如今他們鑽進山谷拍桃花、蹲守雪山觀星空,甚至爲學習製作唐卡住上半個月。”在西藏從事旅遊業30年的導遊次仁感嘆,以前,布達拉宮、大昭寺、納木錯是僅有的幾個“打卡點”,而今,他的團隊已設計出12條主題線路,涵蓋冰川徒步、藏藥研學、非遺工坊等深度體驗。

這一變化也讓布達拉宮講解員才旺貢嘎感觸頗深。40年前,他爲了背熟20多頁的手寫講解稿而徹夜不眠:“那時,遊客只問‘這裡主要供奉什麼佛像’。現在,他們更愛聽文成公主的傳說、白宮牆的塗料是什麼。”

目前,西藏旅遊已經實現了從“點狀觀光”到“全域體驗”的質變,傳統景點布達拉宮、大昭寺依然閃耀,更多“藏在深閨”的資源被逐步喚醒——藏東冰川、珠峰大本營、藏醫藥康養等新產品蓬勃興起,“唐卡村”“木雕村”“藏香縣”等特色文化IP遍佈全區。

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嘎瑪澤登表示:“我們重視支持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了一批文旅項目相繼落地,全區文化旅遊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2024年,全區文化產業產值同比增長23.8%,接待國內外遊客6389萬人次、同比增長15.8%。今年上半年,接待國內外遊客3218.48萬人次,同比增長11.7%。”

旅遊富民:千家萬戶端上“旅遊碗”

夕陽下的八廓街熙熙攘攘,瑪吉阿米藏餐廳的服務員端着熱氣騰騰的酥油茶穿梭於顧客之中,雖然忙碌臉上卻滿是笑容。服務員次仁卓瑪說:“3年前餐廳一天最多有20桌客人,現在旺季能達到50桌,工資也跟着漲了一倍多。”

“以前阿媽背水桶忙碌,今天我編條哈達能賣上百元。”八廓街攤位前,央金指着手工哈達上的創新紋樣笑得十分燦爛。夕陽掠過布達拉宮的金頂,一條由旅遊產業編織成的“哈達”,串聯起千家萬戶的致富夢。

而遠在阿里地區的巴嘎鄉(塔爾欽)國際旅遊小鎮,“00後”扎西旺秋經營着一家藏餐館,他說:“過去放牧靠天吃飯,現在端上‘旅遊碗’,日子穩當多了。”

這座因岡仁波齊轉山路線而興起的旅遊小鎮,如今聚集着135家民宿酒店,旺季仍一房難求。巴嘎鄉副鄉長巴桑瓊達說:“去年全鄉旅遊收入佔財政收入的80%,連牧民的帳篷也成了星空營地。”

而在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拉薩市波瑪村,遊客可以住進“德吉藏家”民宿,領略“拉薩後花園”的魅力。波瑪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主任扎西次仁說,2016年以來,波瑪村積極打造“德吉藏家”品牌,直接帶動200餘名當地羣衆就業,每人年均增收3萬元以上,間接帶動當地羣衆500餘人受益,每人年均增收1萬元左右。拉薩市文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預計2025年全市旅遊業直接帶動就業25萬人,間接受益人口達58萬人以上。

旅遊業的發展也促進旅行社數量的增長,吸引了更多人從事導遊工作。老導遊次仁回憶:“2010年,整個西藏才百家左右旅行社。現在,光岡仁波齊旅遊線路就至少養活了50個導遊家庭。”

從青藏鐵路通車到“復興號”穿越雅魯藏布大峽谷,從外國探險家筆下的“禁地”到6389萬遊客踏足的熱土……西藏旅遊用60年完成了一場震撼世界的嬗變。(柯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