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課堂到賽場:理實一體,知行合一
在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浪潮中,吉安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學院陳赤華電子產品製造工藝技能大師工作室積極探索,推出一系列極具特色的教學方案與技能傳授模式,爲培養高素質電子技術人才開闢新路徑。
“雙元驅動+微認證”營造實踐化教學新生態
工作室打破傳統教學邊界,創新推出“雙元驅動+微認證”教學模式。“雙元”即校企雙主體深度融合,企業工程師與工作室教師共同制定教學標準,將紅板、滿坤等企業的最新電子產品製造工藝標準、行業前沿技術融入課程。同時,引入微認證體系,學生每完成一個教學模塊,如電路設計、嵌入式開發等模塊,不需要選拔即可直接參加1+X等相關證書的考試。該模式有效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讓學生清晰看到自身技能成長路徑。學生在2024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嵌入式系統應用開發”賽項中,工作室指導的學生團隊憑藉紮實的技能,一舉斬獲銅獎,充分驗證了這一教學模式的實效性。
分層遞進,構建定製化課程新體系
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工作室精心設計分層遞進的課程體系。基礎課程注重夯實電子元器件識別、電路原理分析等基礎知識;進階課程則聚焦SMT工藝技術、智能電子產品開發等高階內容。通過這種定製化的課程設計,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自身基礎上獲得顯著提升,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在2024年度江西省職業院校教學能力大賽中,工作室教師團隊榮獲一等獎。
師徒傳承,推廣實戰化技能新模式
工作室發揮技能大師引領作用,採用“師徒制”實戰化培養模式。學生在大師及團隊教師的一對一指導下,參與產業真實項目研發與生產。從產品的原型設計到小批量試產,學生全程深度參與,在實踐中快速積累經驗,掌握行業前沿技術。該模式培養出的學生,不僅具備紮實的專業技能,還能快速適應企業崗位需求,實現與行業的無縫對接。
陳赤華電子產品製造工藝技能大師工作室在教學方案與技能傳授上的創新實踐,爲職業院校電子類專業教學改革提供了優秀範例,未來也將持續爲電子產品製造行業輸送更多優質人才。(徐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