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會場聽講”到“場景課堂”
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期間,福建省福州市政務服務中心的“馬上就辦、真抓實幹”精神展示館成了熱門打卡點,前來參觀的黨員摩肩接踵、絡繹不絕。珍貴的照片、翔實的數據、生動的影像,述說着“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深刻內涵。“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羣衆的事一刻也不能耽擱的作風!”福州市信訪局“90後”黨員徐良說。
作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實踐地,近些年來,爲推動黨員教育提質增效,福州市持續在理論深學、資源活化、學做融合上下功夫,讓黨員從“會場聽講”轉向“場景課堂”,黨員教育像榕樹紮根般深植基層,浸潤着黨員幹部的心田。
緊扣主題 搭建教學點
“1990年4月,習近平同志在福州任市委書記時,面對的是福州相對落後於沿海先進地區的現狀。那麼,他是如何改變福州‘後排就座’發展局面的……”今年4月,在“3820”戰略工程實施30週年成就展現場,跟隨講解員陳支緣的腳步,黨員幹部細細感悟着“3820”戰略工程蘊含的豐富內涵和思想精髓。
一次觀展,就是一次精神洗禮。市委黨校舉辦的“3820”戰略工程實施30週年成就展,是福州市重點打造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現場教學點。自2022年開辦以來,累計接待全國各地學員16.2萬人次。這種學習方式讓黨員既能從戰略高度領會中國式現代化在市域層面的先行探索,又能從實踐維度感知城市發展與治理的細節。
從“3820”戰略工程的理論溯源,到“蒼霞人家”裡的初心叩問;從古厝坊巷的文脈傳承,到海上福州的碧波萬頃……福州市深挖理論和實踐“富礦”,持續打造提升學習教育實踐大平臺,推出“三坊七巷”保護修復成果展、“蒼霞人家”生活館等42個特色教學點,開發56門特色課程,全景式呈現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期間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實踐,爲廣大黨員幹部提供了可感可及的學習場景。
盤活資源 設立“微黨校”
近日,走進長樂區的泮野村禮堂,黨員與羣衆正在觀看廉政閩劇《過崖記》。當唱詞“人有撇捺兩隻腳,一腳魔來一腳佛”響起時,不少黨員發出“做人要守初心,也要守本心”的感慨。
演出結束後,村黨支部組織黨員圍坐一起展開熱議,有20多年黨齡的老支委聯想到抗颱風時衝鋒一線的經歷,感嘆“危急時刻更要站穩立場”;年輕黨員從“一念之險”聯想到村集體經濟“三資”監管,直言“管集體賬要如‘過崖’般步步謹慎”。此刻,傳統藝術以潤物有聲的方式成爲全面從嚴治黨的新“養分”。
依託173個鄉鎮(街道)黨校主陣地,福州市推動各地盤活本土特色資源,持續創新黨員教育的形式載體。市委組織部深入開展向谷文昌、廖俊波等榜樣學習活動,攝製《榜樣人生·綻放》系列黨員教育電視片,採用“黨課講榜樣、榜樣講黨課”的方式,讓先鋒的力量直抵心間;臺江區南公園長廊的“南公書場”,運用傳統“非遺”評話形式,定期向基層黨員開展形勢政策教育課;連江縣通過開展“六個一”初心鑄夢行動,把當地農村黨員父輩祖輩的紅色信仰、光榮歷史和身邊黨員實績貢獻、感人故事變成鮮活教材;福清市因地制宜設立“榕樹下講習所”等286處“微黨校”。返鄉創業的黨員方坪感慨:“如今黨校就在‘家門口’,推門即是‘學習圈’。”
分類施策 實訓強本領
清晨的馬尾區琅岐鯤騰水產養殖基地,水波輕漾。閩江學院副教授、科技特派員葉桂萍挽起褲腳蹲在田埂邊,向圍攏的黨員講解:“南美白對蝦的溶氧量低於5毫克就得開增氧機,數據不會‘打馬虎眼’!”20餘名黨員邊記筆記邊操作設備,儘管褲腿沾滿泥點,神情卻依舊專注。
這是馬尾區創新“課堂在田野、講師在一線、成果在枝頭”黨員教育新模式的生動縮影。通過每月定期開展“科技特派員+鄉土專家+支部書記”聯動授課,既講透惠農政策,又傳授致富技能。
如何破解黨員教育學用脫節難題?福州市結合實施新時代“堡壘工程”,針對不同領域不同地區黨員特點,進一步分類指導、精準施策。閩侯縣依託南通鎮“田園黨校”等實訓基地開展實踐技能學習,近三年幫助1.1萬多名黨員羣衆實現創業就業;羅源縣推行12分黨員積分制管理模式,引導黨員履職盡責;市委教育工委在全市教育系統開展中小學黨建“堡壘領航 書記領辦”行動,推動黨建工作與教育改革重點難點工作同步攻堅……在不同場景浸潤中,廣大黨員錘鍊黨性修養、提升幹事本領、汲取奮進力量,爲這座擁有2200多年曆史的城市注入澎湃動能。
“黨員教育是一項基礎性工程,抓實了就是生產力、凝聚力,當課堂從報告廳搬到榕樹下、從文件櫃移到生產線,真理的味道自然更加甘甜。”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說。(本報通訊員 林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