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看見”到“看懂”上市公司競相佈局高階機器視覺|行業觀察
財聯社3月9日訊(記者 汪斌)近階段,A股上市公司圍繞新質生產力的投資併購活動高度活躍。其中,機器視覺作爲AI技術在工業製造領域落地應用的關鍵環節,也引來了上市公司的垂青。
市場需求方面,財聯社記者近日從業內獲悉,近兩年機器視覺檢測領域的下游需求逐漸回暖,目前頭部公司在手訂單比較充足,中低端領域則內卷嚴重。與此同時,進口替代成果明顯,當前機器視覺設備的國產化率已超過90%,且國內廠商在某些關鍵零部件上已實現領先。
上市公司摩拳擦掌
“多層次資本市場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強大動力……代表新質生產力的優質工業和製造業企業爲資本市場帶來更多源頭活水,讓投資者分享經濟發展成果。”證監會主席吳清日前撰文指出,要“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更好服務新型工業化”。
作爲新型工業化的“智慧眼”,機器視覺是“AI+製造業”的關鍵一環。在資本市場,圍繞機器視覺的投資併購案例也日漸增多。
週五(3月7日)晚間,獅頭股份(600539.SH)宣佈擬併購機器視覺“小巨人”企業杭州利珀科技。就在兩個月以前,國內機器視覺龍頭凌雲光(688400.SH)斥資近8億元,將全球領先的機器視覺企業JAI收入囊中;1月下旬,另一機器視覺企業奧普特(688686.SH)收購了東莞泰萊自動化的51%股權,向運動控制體系延伸佈局。
併購活躍的背後,機器視覺市場前景如何?
據GGII數據,去年我國機器視覺市場規模估計突破200億元,同比增速近12%,2025年市場規模或進一步擴大。其預測,2025年全球機器視覺市場規模將超過1200億元;至2027年,我國機器視覺市場規模將達到565.65億元。
這一千億級蛋糕,引無數A股上市公司“競折腰”。
2月下旬,獅頭股份公告,籌劃收購杭州利珀科技,後者專注於機器視覺工業檢測解決方案,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談及此次收購的原因,獅頭股份證券部對以投資者身份致電的財聯社記者表示,主要是看好利珀科技的發展,公司結合機器視覺行業以及利珀科技的經營現狀,認爲其對上市公司的發展質量和盈利能力會帶來提升。據3月7日晚間公告的重組預案披露,2023、2024年,利珀科技分別實現營收3.25億元、4.16億元;實現淨利潤0.29億元、0.43億元。
而凌雲光、奧普特則選擇圍繞主營領域併購,橫向擴展更多業務範圍。
奧普特主要從事機器視覺核心軟硬件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據披露,公司已實現視覺算法庫、智能視覺平臺、深度學習(工業AI)、光源、光源控制器、工業鏡頭、工業相機等機器視覺核心軟硬件的全產品線佈局。東莞泰萊自動化是一家運控公司,主要從事精密傳動部件的產研銷,產品廣泛應用於液晶面板設備、半導體設備、鋰電設備、光伏設備等下游領域。
奧普特相關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東莞泰萊自動化的直線電機運動部件產品主要應用於檢測領域,與公司機器視覺主業的產品具有協同性,都屬於工業自動化領域。奧普特在其公告中表示,機器視覺與運動控制技術均爲工業自動化的核心技術,公司在視覺整體解決方案上不斷加強與運動控制的配合,旨在爲客戶提供更具競爭力的自動化解決方案。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爲完善產業鏈佈局,近年來,凌雲光先後投資了長光辰芯(CMOS傳感器芯片設計)、麗恆光微(紅外芯片)、中科融合(MEMS芯片)、湖南長步道(工業鏡頭)等企業。此番收購全球領先的機器視覺企業JAI,旨在完善視覺器件標準產品矩陣、提升自主相機技術與質量、拓展下游行業產品佈局。
資料顯示,凌雲光是國內較早進入機器視覺領域的企業之一。JAI主要從事工業面陣掃描和線陣掃描相機的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凌雲光相關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收購JAI之前,公司的海外營收佔比在10%左右;收購JAI後,預計可大幅提升公司在海外市場的拓展能力和區域服務優勢,加速現有業務國際化。
從奧普特和凌雲光的佈局不難發現,當前機器視覺上下游企業通過併購與合作整合資源,正構建生態閉環。其反映的,是國產替代深化與產業鏈協同的深化。
記者還注意到,強瑞技術(301128.SZ)此前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也透露,公司配合客戶預研了視覺測試相關的設備,可實現國產替代,但目前該類訂單金額尚小,不會對公司業績造成較大影響。
“機器視覺行業中低端領域內卷較爲嚴重,賽道不斷會有新公司冒出來。但檢測領域的技術門檻較高,這幾年該領域的創業團隊基本都是一些海歸博士。”思泰克(301568.SZ)相關人士稱。
行業逐漸回暖
行業內有句名言,“AI+工業”逃不出機器視覺的窠臼。作爲新型工業化的“眼睛”,國內機器視覺行業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驅動下正迎來快速增長。
資料顯示,機器視覺是人工智能的基礎應用技術之一,通過模擬人類視覺系統,賦予機器“看”和“認知”的能力。機器視覺能在多類場景下替代人眼實現多種功能,主要包括識別、測量、定位和檢測。
完整的機器視覺系統通常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爲“視”,即系統的硬件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光源、鏡頭、工業相機、圖像採集卡;第二部分是“覺”,即系統的視覺處理軟件。工業機器視覺行業包括機器視覺部件和系統製造商、系統集成商等。
根據《“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機器視覺被明確列爲智能製造的核心技術之一,在工業自動化、智能檢測方面具有核心作用。目前,上海、浙江、山東等地出臺了與戰略性新興產業、智能工廠、數字化轉型、智能製造產業升級相關的政策,支持以工業機器視覺爲代表的智能製造細分領域發展。
財聯社記者多方採訪瞭解到,目前A股機器視覺相關公司的在手訂單情況有所不同。
矩子科技(300802.SZ)內部人士向財聯社記者透露,公司今年在手訂單充足,商務部門非常忙碌。前述奧普特相關人士也表示,目前公司領導跟客戶的技術業務交流越來越多。
機器視覺設備商思泰克相關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目前在手訂單情況還可以。“據我們瞭解,受益於‘國補’政策,一些消費電子領域的芯片廠商基本上是‘爆單’狀態。如果消費電子產品的廠商有擴產需求,對我們來說也是有非常有利的。”
天準科技(688003.SH)相關人士亦向記者表示,工業視覺的下游需求增量,主要來自於消費電子、半導體行業的擴產和新產品上線,但這兩年半導體行業的擴產沒有特別多;目前,除光伏板塊,公司的新興業務都呈增長態勢,尤其PCB表(印製電路板)回暖明顯。
天準科技公告顯示,PCB印製電路板行業是電子信息產業的基礎,市場規模巨大。未來,隨着全球PCB產品結構不斷升級,國產PCB設備有望加速實現進口替代,市場規模有望快速增長。根據Prismark的數據,全球PCB市場規模將從2023年的695億美元擴大到2028年的904億美元。
凌雲光相關人士對記者稱,近幾年機器視覺下游市場進入存量期,消費電子、新能源的終端需求出現縮量,但從長遠看,此前需求下滑是階段性的。隨着技術迭代升級,未來消費電子、新能源行業將進入到下一個大的循環和大的增長期。
“單個行業的衰退對機器視覺的影響不是那麼大。”據奧普特相關人士預判,目前具備AI各項功能的真正的AI手機產品雖然還沒有出現,但未來幾年這類產品有望批量面世,屆時將帶來巨大的增量需求。
國產替代提速
當前,智譜、月之暗面、階躍星辰、百川智能等“AI六小龍”聞名業內,但距離當初“AI四小龍”的大行其道,僅過去了三年不到的時間。
彼時,商湯科技、曠視科技、雲從科技(688327.SH)、依圖科技憑藉計算機視覺技術崛起,收穫了“AI四小龍”的稱號。然而,在技術代際更替、盈利難題和巨頭圍剿等多重壓力下,曾經雄心勃勃的“四小龍”如今風光不再,其中僅依圖通過業務收縮實現了局部盈利。
一般而言,AI行業週期十年起步。“AI四小龍”在新的AI週期中逐漸“低調”,意味着行業洗牌加速。
在業內人士看來,單純依賴視覺技術的時代已結束,多模態融合與垂直場景深耕將成爲新的競爭焦點。針對機器視覺未來的發展趨勢,行業的共識包括:應用場景將進一步拓展、國產替代加速、3D視覺與多模態融合等。
財聯社記者瞭解到,3D視覺感知技術的突破正成爲核心驅動力,機器視覺行業的發展趨勢從“被動檢測”轉向“主動優化”;同時,新興應用場景持續涌現,3D視覺在工業質檢、自動駕駛(如路徑規劃)、人形機器人等領域的滲透率快速提升。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預測,2025年3D機器視覺檢測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04.35億元,佔比超過25%。
奧普特近期發佈的投資者調研紀要顯示,機器視覺是工業自動化、智能化設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進度與設備本身的國產化程度高度相關。目前在汽車、半導體等行業的高端設備方面,國產化率還有較大空間,公司將受益於配合下游客戶進行國產替代的過程。
奧普特還提到,機器視覺的軟件系統是整個機器視覺產業鏈上國產化程度相對較弱的領域,海外品牌仍長期佔有一定的競爭優勢。隨着整體視覺技術的進步,國產視覺軟件系統在更多應用場景的實踐驗證,軟件系統的國產化將爲行業帶來充分的增長空間。
GGII統計顯示,伴隨我國機器視覺技術升級迭代,本土品牌市場規模佔比逐年上升,於2020年達到51%,首次超過海外品牌。目前,國內品牌已成爲市場的生力軍。數據顯示,2023年,機器視覺國內品牌市場份額已達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