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舊車站邁向城市新門面 臺東舊站特區櫥窗計劃動土
▲臺東「舊站特區櫥窗計劃」打造城市展示櫥窗。(圖/記者楊漢聲翻攝)
記者楊漢聲/臺東報導
爲推動城市再生與文化創新,臺東縣政府14日舉行「舊站特區櫥窗計劃」動土典禮,正式啓動這項結合文化、多元族羣與創意能量的公共建設工程。該場域未來不僅將成爲2026臺東博覽會的主要展區之一,也被視爲縣府推動城市轉型與慢經濟的重要節點。工程預計於2026年上半年完工。
臺東縣長饒慶鈴出席動土儀式時表示,這項計劃象徵臺東城市發展願景的具體實踐。舊站特區所處地理位置優越,坐落於新生路與博愛路交會口,鄰近鐵花新聚落、舊火車站與轉運站,是城市中軸線的重要節點。她指出,該基地過去爲稅捐處「洞洞館」,曾是民衆洽公的熱點,對許多臺東人來說極具回憶,如今將轉化爲展現城市新風貌的文化櫥窗。
「櫥窗計劃」的核心概念是「編織」,象徵不同族羣文化的交融與共構。臺東縣建設處說明,設計團隊以原住民族傳統織布圖紋爲靈感,融入漢族與其他族羣的文化元素,象徵臺東的多元文化交織。建築外觀更轉化周邊鐵道路線與街道紋理,使整體空間不僅嶄新,也保留舊有記憶脈絡。
工程選用「GLT膠合層積木材」作爲主要建材,此材料以環保與結構強度兼具著稱,比傳統混凝土更輕盈,亦可有效降低碳排放。施工方式採場外預製、現場吊裝,兼顧施工效率與對社區環境的友善,期望在建設過程中減少對居民的干擾。
整體基地面積約2,100坪,其中建築面積835坪,將設置展演廳、餐飲空間與行政服務據點。戶外空間則保留現有綠帶與老樹,設有步道、觀景平臺,並提供彈性場域,未來可舉辦市集、展演與社區活動,不僅是市民日常生活的休憩空間,更是外地遊客認識臺東的起點。
縣府進一步指出,櫥窗計劃採統包方式執行,未來除了作爲博覽會的主展場,也將成爲文化治理與慢經濟的重要平臺。場域營運將鼓勵在地青年創作者與團隊參與策展與規劃,讓這棟建築不僅是一座建物,更是一個與市民共同生活、共創內容的文化空間。
▲臺東「舊站特區櫥窗計劃」打造城市展示櫥窗。(圖/記者楊漢聲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