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腳板巡山”邁向“雲端守望”——中陽縣創新構建“天空地一體”森林防火新格局

“嗡!嗡!嗡!”一大清早,在中陽縣柏窪山山腳下,傳來一陣陣低沉而有力的嗡鳴聲,瞬間打破了山間的靜逸。兩架無人機如同接到緊急任務的精銳戰士,在專業操作人員的指令下,精準地啓動並迅速升空,以穩健的姿態徑直朝着山林風景區的方向飛去。

同一時間,操作人員手中的遙控顯示屏上瞬間出現了林區的實時畫面,畫面清晰得連樹葉的紋理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值班的護林員高天紅目不轉睛地盯着無人機起飛的方向,眼神裡滿是新奇與驚歎,“活了大半輩子,我還是頭一回見無人機有這麼厲害,它到底咋在天上巡邏的呀?”

這是中陽縣首次在清明期間啓用無人機巡防系統,這些搭載着熱成像設備的無人機,宛如山林上空的“天眼”,其巡查範圍精準覆蓋核心林區。技術員周凱凱說:“無人機機身搭載高清攝像頭和紅外熱成像儀,能快速發現煙點、熱源,彌補人力巡查盲區。這套新型裝備就像一支訓練有素的‘飛行戰隊’,各機型分工協作,大大提升了火災應對能力。”

空中,兩架無人機仿若雄鷹,在層巒疊翠的山林上空輕盈盤旋。它們時而上揚高飛,俯瞰羣山全貌;時而低空俯衝,聚焦局部細節;時而靈活轉向,不錯過任何一處角落,有條不紊地執行着林區巡查任務。短短不到兩小時,本次巡邏圓滿結束。望着平穩降落的無人機,高天紅不禁豎起大拇指,感慨道:“以前一到春季,防火壓力大得讓人喘不過氣,咱們巡山,全靠兩條腿在山裡走,累得腰痠背痛不說,還總有疏忽遺漏的地方。現在有了這無人機,又快又方便,真是太好了!”

中陽縣作爲全省首個實現生態林與經濟林“雙覆蓋”縣,森林覆蓋率高達56.6%,在全省排名第二。這些廣袤的森林不僅是當地重要的生態屏障,也是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然而,每年春季,由於氣候乾燥、風力較大,加之野外活動增多,森林防火形勢極爲嚴峻,這給中陽縣林業局以及基層的護林員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如何運用科學有效的手段,進一步提升森林防火能力,切實守護好這片寶貴的森林資源,成爲擺在他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隨着無人機技術的不斷成熟,無人機+應急救援迅速崛起,爲森林防護工作帶來了全新的視角和手段。經過深入調研和多方洽談,今年,中陽縣林業局攜手極速通運航公司,深度融合5G傳輸、AI識別、三維建模等前沿科技,打造出一張全域覆蓋的智能監測網絡。該網絡依託“衛星遙感預警+無人機巡航+地面感應終端”的多維感知架構,成功實現了火情“監測—識別—處置—評估”全流程閉環管理,徹底扭轉了過去被動應對的局面,主動出擊防控森林火災。

在這套創新體系中,無人機成爲當之無愧的“先鋒衛士”。極速通用航空公司充分發揮無人機機動性強、監測範圍廣、圖像實時傳輸的優勢,對全縣林區展開全方位、無死角的巡查。通過“無人機+地面巡護”的立體模式,傳統巡查方式與現代科技手段緊密結合、相得益彰。據瞭解,此次投入使用的新型消防作戰單元功能強大,集火情偵查、單雙筒滅火無人機於一體。多機協同作業時,能夠迅速偵查火情,並及時實施撲救,充分彰顯了科技在森林防火領域的強大賦能。

智能化無人機巡護系統的應用,讓中陽縣在森林防火效率上實現了質的飛躍。中陽縣森林防火指揮部負責人感慨地說:“以往,護林員徒步巡山時間長跨度大,而且還容易出現巡查盲區。如今,無人機僅需2小時就能完成全域掃描,效率提升了數十倍。一旦發生火情,無人機不僅能快速投送滅火彈,還能繪製三維火場地圖,爲救援決策提供精準、翔實的數據支持。”

的確如此。在過去,傳統的護林防火工作高度依賴人力巡查,弊端明顯,不僅存在諸多巡查盲區,而且響應速度遲緩。如今,中陽縣藉助科技力量,徹底告別了“靠腿巡查、憑經驗判斷”的舊模式。無人機憑藉實時圖像回傳、空中投送滅火彈、喊話警示等功能,不僅能夠覆蓋人力難以抵達的區域,還大幅提高了違規用火的發現率和處置效率,實現了從人防到技防的重大轉變,重新定義了森林防火的工作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無人機技術在森林防火領域的規模化應用,還爲中陽縣低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極速通用航空以科技創新爲引擎,不斷拓展業務領域,其業務範圍覆蓋低空裝備、應急保障、消防救援等多個方面,成功打造出“空中哨兵+地面網格”的智慧防火格局,爲中陽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如今,隨着智能化無人機巡護系統全面投入使用,一場以“空中鷹眼精準鎖定、地面網格高效聯動、數據智能科學決策”的森林防火革命正在中陽縣打響。從過去“靠腳板巡山”,到現在“用雲端守望”,科技讓綠水青山的守護有了“千里眼”和“順風耳”。在生態文明建設與數字化轉型的雙重驅動下,中陽縣突破傳統防火模式桎梏,以科技創新重塑森林防護體系,正式踏入森林防護“天空地一體”的智能化新時代。

來源:呂梁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