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機器人運動會感知創新中國
北京冬奧會後,世界目光再一次聚焦國家速滑館。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日前迎來開幕後的首個比賽日,全球多地的機器人企業、高校院所共赴運動場,繪就科技新圖景。(據《北京日報》8月16日報道)
從人類舞者和機器人舞者同演舞蹈《秦俑魂》,到全球機器人足球頂尖賽隊同臺競技……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不僅是機器人技術的集中展示,也讓人感受到創新中國的澎湃活力。
4個月前的人形機器人“半馬”上,國產機器人“天工”以半自主奔跑技術驚豔亮相;而在這次運動會上,它已升級爲技術難度更高的全自主奔跑模式。技術迭代如此突飛猛進,離不開政策沃土的有力支撐。工信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各地紛紛出臺貼合自身發展需求的政策資金支持、技術攻關引導等舉措,爲產業發展保駕護航。政策的精準滴灌與市場的創新活力形成“共振效應”,推動我國機器人產業迅猛發展。研究機構預測,到今年年底,我國具身智能市場規模將超9700億元。
機器人一次次跑得更快、跳得更高的精彩比拼,生動展示着中國創新生態的吸引力,成爲觀察創新速度的一扇窗口。相信隨着技術不斷進步、場景不斷上新,人形機器人必將更快更好走進我們的生產生活,創新中國也將書寫出更加精彩的篇章。
來源丨河北日報(侯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