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規模擴張到價值共生,財富與資管正經歷生態躍遷
財聯社4月27日訊(記者 王晨)財富與資管共生密不可分,行業生態也愈加緊密,共同探索越來越多。
華寶證券2025年財富與資管行業發展研討會在上海舉辦,百餘家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理財公司、基金公司、券商、信託、私募等資管機構代表及行業專家共聚一堂,探討行業轉型新路徑。
從指數化投資到公募銷售格局,從大資管到大財富,行業來到了“生態躍遷”的新階段。
財富與資管行業邁向“生態躍遷”新階段
華寶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加海會上談到,在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引領下,財富與資管行業正經歷着從“銷售導向”到“客戶爲本”、從“規模競賽”到“價值深耕”的生態躍遷。他指出,當前財富與資管行業需摒棄傳統擴張思維,轉向以客戶爲中心的價值共生模式,通過服務化轉型重構行業生態。
劉加海針對行業面臨資產端與財富端供需錯配、投資者需求升級等挑戰,提出以三大戰略破局:錨定實體經濟服務本源,引導資金流向科技創新與綠色領域;築牢風險防控體系,強化投資者教育與產品透明度;推動開放創新,藉助AI技術提升服務能力。面對市場波動與技術顛覆,劉加海呼籲行業堅守長期主義,以開放協作推動生態躍遷。
資管與財富生態全面變化
華寶證券研究創新部負責人張青對報告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讀。2025年的金融產品報告,以《生態躍遷》爲主題,打破傳統視角,突破財富管理與資產管理之間的固有界限,將兩者視爲一個有機融合的生態系統,重新審視其內在聯繫。
報告首先對當前大資管的格局與規模變遷進行了總結:公募基金和保險資金運用規模與其他資管業務規模拉開差距;淨值化轉型不僅改變了銀行理財產品的運作模式,也重塑了整個行業的生態;私募基金行業規模擴張停滯,存量博弈加劇。
通過對財富與資管行業數據變化的深入剖析,挖掘數據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報告詳盡總結了銀行理財、公募基金、信託、券商資管、私募基金等細分行業的最新發展軌跡。
報告指出,在公募基金市場,泛固收與指數化進程正在加速,資產荒驅動泛固收基金規模的增長和基金的指數化進程貢獻了今年最大的規模增量。指數化的進程不僅發生在權益市場,在債券市場中指數型基金的佔比也在逐步提升,而在商品型和境外(QDII)基金中,指數型基金一直佔據主導地位。
公募銷售格局同樣發生了深刻變化,券商作爲重要銷售渠道之一,在ETF之外的銷售勢頭有所放緩,並且正面臨受市場情緒影響、路徑依賴、激勵模式約束三大不利影響。
指數化投資浪潮下,ETF規模高歌猛進,從ETF體系上來看,寬基ETF體系逐漸完善,縱向挖掘產品體系深度,同時行業主題ETF層出不窮,橫向拓寬產品體系廣度。這一趨勢下,無法避免的是同質化與行業“內卷”,但ETF的未來方向應是從販賣工具轉向服務消費者。
在券商資管市場,報告中指出,券商資管逐步成爲行業收入壓艙石,無法忽略的是,拿“牌”尋求公募化速度在放緩,券商參公改造大集合策略也出現變化,在延期、清盤、更換管理人的“三岔路口”,更換管理人成爲盤活大集合新路徑。此外,報告中還強調,券商資管正在經歷去通道化,主動管理能力不斷加強。
報告強調,“金融機構邁向服務化的轉型不是孤立的行爲,需要整體行業的協調推進。”這也是生態躍遷的含義。報告中還創新性地引入了跨市場的金融產品比較,並探討了基金策略指數構建、AI大模型賦能等關鍵能力建設。
提及大模型,報告中所表達的觀點是:“和客戶的信任建立是理財師最爲重要的能力之一,而冰冷的算法無法替代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所帶來的信任感。那些率先部署基於大模型的智能投顧的財富機構,以及率先掌握駕馭大模型能力的理財師,將較其同行建立起顯著的技術優勢,從客戶服務的廣度和精度兩個維度呈現出全面的碾壓姿態。”
公募、信託行業專家齊聚,共探轉型新機遇
會上,多家資管機構圍繞ETF策略、多資產配置、信託業發展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與交流。
會議現場,招商基金指數部基金經理帶來《ETF均衡配置和投資思路》主題演講,深入分析了不同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徵,並針對不同風險偏好的人羣給出了專業的財富管理建議,爲投資者提供了清晰的決策參考。
華寶基金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圍繞QDII基金的佈局與產品創設展望展開分享。在全球經濟格局複雜多變、資產價格波動放大的大環境下,他結合市場動態,提出系統性的全球化資產配置策略,爲與會者拓寬全球視野,把握全球市場機遇提供了參考。
國通信託財富管理事業部營銷發行部總經理髮表了題爲《聚賬戶:信託財富管理生態重構》的演講,分享了面對財富管理市場變化、行業監管政策調整,信託行業基於賬戶體系下財富管理生態重構的思考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