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宮廷秘方到大衆良藥:五仙膏的百年蛻變之路

在中醫藥漫長的發展長河中,許多方劑都在傳承與革新中不斷煥發新的生機,五仙膏就是其一。它的前世是神秘而傳奇的五芝地仙金髓膏,其演變過程蘊含着深厚的歷史底蘊與現代智慧的交融。

五芝地仙金髓膏源自清朝宮廷,是御醫莊守和耗費36年心血,以宮中五萬多太監宮女的病例爲基礎研製而成。據《慈禧光緒醫方選議》記載,該方“益氣生津,調中進食,能生養腦氣而通目系,故能上清頭目而退虛熱,服百日後,五臟充實,肌膚潤澤,益壽延齡”。全方雖以補五臟爲主,但重點在腎,因腎主骨生髓,腦爲髓海,補腎能養腦氣通目系。其配伍精妙,融合了三才湯、四君子湯、五味異功散、六神曲、杞菊地黃湯等五大經典名方,藥材選用遵循君臣佐使原則,不溫不燥,盡顯御醫派選藥的最高水準,完全無副作用,既能藥用,又可食用。

時光流轉至1991年9月6日,鎮江中藥廠依據五芝地仙金髓丹的古方記載,大膽改良,將“丹”轉變爲“膏”,向江蘇省衛生廳申報生產五芝地仙金髓膏。這一改良意義非凡,膏劑相比丹劑,藥物濃度更高、藥性更滋潤、體積更小、易儲存且服用便捷,更符合現代人們的養生需求。1993年,江蘇省衛生廳正式批覆,將“五芝地仙金髓膏”更名爲“五仙膏”,批准其作爲合法中藥產品上市銷售,從此,五仙膏開啓了走向大衆的旅程。

2000年,鎮江中藥廠改制重組爲江蘇七〇七天然製藥有限公司。公司在傳承原方精華的基礎上,引入現代先進工藝。爲了避免膏滋返沙影響質量穩定,公司深入研究煉糖工藝,對蔗糖加熱轉化所需時間、溫度、容器、中間體檢測標準等進行了一系列實驗、採集、數據統計和驗證。歷經兩年多時間,最終獲得江蘇省藥監局對煉糖工藝變更的備案審查,使五仙膏的安全性、有效性再次得到確認,質量可控性、穩定性更高,達到了現有膏滋生產工藝新標準。

從五芝地仙金髓膏到五仙膏,是一場跨越時空的蛻變。它承載着千年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又融入了現代科技與創新,在守護人們健康的道路上,綻放着獨特的光芒,成爲大衆養生的得力之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