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磁器口走向全國 重慶麻花創新升級

8月8日,重慶第六屆88麻花節在沙坪壩區磁器口古鎮啓幕,活動期間,陳昌銀麻花聯合撼地數科發佈了《2024年麻花行業白皮書》(下稱白皮書),對麻花這一常見的休閒食品的產業化、規模化提供了發展指引,也標誌着國內麻花產業正着手建立更規範更完備的市場體系。

據瞭解,磁器口古鎮每年接待的遊客量超過1700萬人次,入選了首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以陳昌銀麻花爲代表的餐飲品牌,已發展成爲重慶的特色小吃名片。

白皮書提到,目前中國麻花產業從上游的麪粉、食用油供給到中下游的生產銷售,全產業鏈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經過多年發展,重慶在麻花產業上已經搶得先機。其代表性企業陳昌銀麻花,建立了中國麻花博物館,近年來還累計開發出菠菜、黑芝麻高鈣等40多種口味的麻花,品種居全國之最。其中,從川渝名菜歌樂山辣子雞中得到研發靈感的“辣子麻花”,不僅爲全國首創,還深受“90後”“00後”年輕消費者喜愛。

據瞭解,由於主要材料、輔料、製作工藝的差異,我國形成了筷子般長的北派麻花、製作精細的南派麻花、天津大麻花和新式小麻花四大流派。國內當下有16萬家麻花產業鏈相關企業,近五年企業平均增速達10%,麻花產業帶動了170萬人就業。而麻花市場主要集中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市場份額約爲62%和38%。天津、北京、西安、重慶等八大重點城市,是國內麻花市場的發展核心。在麻花產業營收中,重慶排在陝西、天津、安徽之後。從生產效率來看,重慶排在全國第三。

“經過調研發現,麻花產業存在個體戶多、產品質量不穩定、議價能力低、利潤空間不高、行業頭部企業缺乏等不足之處。但隨之而來,麻花產業也面臨諸多機遇。比如市場潛力大、產品未來呈多樣化發展、有品牌化和高端化趨勢,尤其在生產和銷售的方式上,將迎接數字化和電商化轉型發展。”陳麻花第五代非遺傳承人楊學武對重慶麻花產業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馬春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