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瀕臨倒閉到CoWoS設備王者 弘塑登頂先進封裝霸主
弘塑曾瀕臨倒閉差點慘遭賤賣,卻憑藉技術底蘊牢牢抓住CoWoS機運,如今不僅從谷底翻揚,也跟着全球大廠擴建,連年維持成長動能。(圖/財訊提供)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臺灣先進封裝溼製程設備龍頭弘塑,自2012年始,年年賺逾一個股本,2024年更賺近3個股本,刷新歷史紀錄。而隨着晶圓代工廠先進封裝CoWoS產線持續擴充,弘塑已成爲半導體設備股的當紅炸子雞。
1990年代開始,臺灣在全球半導體市場逐漸發揮影響力,半導體設備商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頭。弘塑就在當年的時空背景下創立,而且一開始就瞄準技術難度最高,且市場已被外商寡佔的前段半導體溼製程設備領域。然而,當時的晶圓廠都跟着臺積電買設備,若是沒有辦法打進臺積電供應鏈,根本就難以存活。
過去 先進封裝練兵多年
弘塑董事長張鴻泰接受《財訊》專訪表示,弘塑成立的前10年,弘塑創辦人顏錫鴻透過持續增資維持公司營運,也向當時身爲大股東的他借了大筆款項,最後甚至因爲無法償還債務,以股抵債,「我當時最高持有公司2/3的股份!」
張鴻泰心想公司這樣營運下去也不是辦法,就要求當時董座,也是公司的第2大股東顏錫鴻,必須負責讓公司營運步上軌道。但兩年過去了,顏錫鴻無奈表示,仍然看不到公司的未來,而且已經找到買主準備要賣了。「當時內心十分煎熬,覺得這樣很對不起員工,而且自己手上還有這麼高的持股,於是決定死馬當活馬醫。」張鴻泰說。
大約也就在此時,全球封裝產業開始出現巨大的變化。弘塑執行長石本立指出,過去半導體只分爲前段與後段製程,直到先進封裝出現,才增加了中段製程,而且初期投入的都是後段的日月光、矽品等封測廠商。由於封測廠原本的資本支出規模遠小於前段晶圓代工製程廠商,對於機臺的價格敏感度也較高,但是當時先進封裝主要設備商屈指可數,如日本MJ Tech等,而且售價也偏高,讓封測廠萌生培養本土設備商的念頭,成爲弘塑跨入先進封裝領域的機會點。
事實上,臺積電早在2003年前就預見未來先進封裝的需求,因此與新加坡封測大廠新科金朋(STATS ChipPAC)合資,在臺積電七廠內成立金屬凸塊(Bump)先進封裝產品線,由新科金朋出資,臺積電出技術。2007年兩家合資的產線也更名爲臺灣星科金朋半導體公司。2005年在新科金朋擔任Bump工程處副處長、現任弘塑總經理暨技術長黃富源透露,當時這座合資產線採買最多的,就是弘塑的先進封裝溼製程設備。
文章來源:財訊雙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