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從瀕臨破產到絕地重生
本報訊(記者 朱新國 佔長孫)昨天,周信華又接待了一批從泰國連夜飛來的客戶。他們剛研發出的新款移動光伏電站產品,已接到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意向訂單。就在4個月前,作爲崑山市信威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周信華還在爲公司“破產”發愁。
“看到這兩個字時,我一下子就蒙了。”周信華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心緒難平。這位年近六旬的創業者,1999年來到崑山創業,如今面臨着20多年的心血可能歸零的絕境。
經過調查後,崑山法院執行局副局長、“執破融合”團隊法官蘇軍偉同樣有些惋惜。雖然信威自動化面臨資金鍊斷裂的困境,但作爲全球第二家、國內首個研發出移動光伏支架系統的企業,仍然擁有核心資產、核心技術、持續訂單,生產經營能力並未喪失,屬於“小毛小病”,可通過崑山市企業重整服務中心和解方式及時挽救。
“他們問我,你的想法是什麼?我說,我肯定是想做下去了。因爲我在這行做了一輩子,我也特別喜歡。”爲了證明公司的技術實力,周信華希望相關法官能對他們正在推進的一個大慶油田項目進行考察。
從崑山到大慶近2500公里,蘇軍偉一行真的去了。企業重整後的履約能力,正式得到確認。在崑山法院主導下,信威自動化23家供應商達成債務和解協議,同意將原本需立即清償的債務轉爲分期支付。
“像信威自動化這樣擁有‘造血幹細胞’的企業,必須創造再生機會。”蘇軍偉說。
當再次帶着法院出具的《生產經營能力確認函》現場演示移動光伏設備時,客戶當場簽下新訂單。這種“司法信用背書”,讓信威自動化技術價值得到市場重估。
時間臨近春節,47名員工被拖欠的220餘萬元工資成爲最迫切的問題。
崑山市企業重整服務中心依託資源庫,主動對接崑山農商銀行,成功爲其爭取到“共益債”支持。僅3天內,銀企雙方就破產企業貸款審覈發放、收益比例、貸後管理等作出具體約定,打破銀行“雨中收傘、晴天送傘”的傳統印象,幫助及時清償職工工資等涉民生債權,讓員工安心過節,助企穩崗。
“昨天剛完成產品試驗,我就趕緊向法官報告。今天又將有國外客商飛抵崑山。”周信華展示的手機通信記錄顯示,一些國外客戶已啓動採購程序。隨着新訂單的涌進、產能的提升,預計信威自動化銷售額將在未來幾年突破億元。“3個月的重生過程,比25年創業路更刻骨銘心。”周信華指着車間裡忙碌的智能化生產線說,“崑山很懂我們所需,我果然沒看錯這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