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萬消費到3個私生子:"布鞋首富"宗慶後的雙面人生

2025年7月,香港高等法院第23號法庭內,一場涉及340億元遺產的爭奪戰正式拉開帷幕。三份署名爲"宗繼昌、宗婕莉、宗繼盛"的起訴書,將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馥莉推向被告席。這三人自稱是已故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的非婚生子女,要求凍結匯豐銀行賬戶內18億美元資產,並追討父親生前承諾的21億美元信託權益。法庭文件顯示,1996年,娃哈哈高管杜建英以"看護人"身份陪14歲的宗馥莉赴美留學期間,在洛杉磯產下一子。此後十年,她又爲宗慶後誕下一女。而這段關係發生時,宗慶後與原配施幼珍的婚姻仍在存續。一紙訴訟,捅破了籠罩在中國飲料巨頭頭頂二十餘年的家族面紗。

隱秘家族關係浮出水面

宗慶後的公共形象曾如娃哈哈純淨水般剔透。媒體反覆歌頌他"每年消費不超過5萬元"、"辦公室幾十年不換"、"與原配妻子相守終身"。直到2025年7月,網友杜偉強爆料稱宗慶後除宗馥莉外另有婚外所生子女,最小的兒子2017年出生,年僅8歲,且三人均爲美國籍。 更戲劇的是,原告母親身份浮出水面:杜建英,浙江大學高材生,娃哈哈創始期高管,比宗慶後小21歲。

她曾以看護人身份陪宗馥莉赴美留學,而1996年她在美國產下長子宗繼昌的時間點,竟與宗馥莉留學行程高度重疊。這種精心設計的"雙重陪伴",揭開了豪門面具下的生存智慧。 據報道,宗慶後除了與原配妻子施幼珍育有的女兒宗馥莉外,與娃哈哈高管杜建英育有一子一女,還與管家育有一子,且這三個私生子女均爲美國國籍。早在今年4月,港媒就曾報道宗馥莉被同父異母的弟弟妹妹起訴一事,如今案件即將在香港開庭審理,這場家庭紛爭才徹底浮出水面。

雙線訴訟橫跨兩地法庭

爭產案的法律戰場橫跨香港與內地。香港法庭審理信託糾紛,案涉18億美元資產凍結,杭州中院則上演股權爭奪戰,案號(2025)浙01民初123號,三位原告要求分割娃哈哈集團29.4%股權,估值超200億元。雙線訴訟像兩把刀,懸在娃哈哈帝國的主動脈上。 原告方攻勢凌厲:提交1989年宗繼昌杭州出生證明,申請調取宗慶後2023年在浙一醫院的血液樣本做DNA比對。若鑑定成立,《民法典》第1071條規定的"非婚生子女同等繼承權"將成致命武器。而宗馥莉手握的2020年遺囑聲明境外資產全歸她,卻顯脆弱:見證人僅爲公司高管,無親屬在場。 信託有效性成博弈核心。

原告聲稱宗慶後2003年指示設立離岸信託,承諾每人7億美元;宗馥莉律師則援引《信託法》第8條抗辯:"設立信託應當採取書面形式"。當110萬美元資金從涉案賬戶轉出的記錄曝光,親情徹底淪爲財務報表的腳註。

娃哈哈集團面臨傳承危機

商超貨架上的娃哈哈礦泉水瓶身,仍印着宗慶後親定的"家"字Logo。諷刺的是,他畢生倡導的"家文化",正因遺產爭奪而搖搖欲墜。全國工商聯調研顯示,2025年7月以來已有3家省級代理商暫停進貨,擔心"股權變動影響供貨穩定性"。消費者眼中"國民品牌"的純粹性,正被豪門狗血劇情迅速消解。

這場風波暴露出家族企業的傳承痼疾:過度依賴創始人權威,缺乏制度化安排。宗慶後生前雖將宗馥莉扶上董事長之位,卻未對非婚生子女權益作法律切割。如同賭王何鴻燊家族的翻版,當大家長離場,隱藏在暗處的家族分支便浮出水面,用法律武器爭奪生存空間。 更深的隱患在於代際價值觀衝突。

宗馥莉堅守父親"不上市"原則,而原告子女們的成長軌跡已脫離傳統實業軌道。當血緣紐帶斷裂,資本邏輯便成爲唯一的共同語言。香港法官宣佈延後兩月裁決,等待杭州法院的DNA比對結果。無論結局如何,此案已爲中國家族企業敲響警鐘:財富需透明,傳承要趁早,倫理當敬畏。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小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