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50”到“1005”,鄧信銳微信名的故事

新華社浙江衢州8月5日電 題:從“1050”到“1005”,鄧信銳微信名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吳俊寬

3日晚的2025年全國田徑錦標賽男子100米決賽中,廣西隊的鄧信銳以10秒06的成績時隔兩年再次收穫男子100米冠軍。這一成績不僅讓他成爲史上第七位突破10秒10的中國隊運動員,也成爲繼蘇炳添、謝震業和張培萌之後,並列第四快的中國百米“飛人”。

賽後的混合採訪區,有記者問鄧信銳會把自己的微信暱稱“1010”換掉嗎?他有些靦腆地表示,打算先改成“1005”。“一點點慢慢改,不能太好高騖遠了。”他說。

鄧信銳的微信名在短跑圈裡是一個大家津津樂道的“梗”。

上高中時,從小學起一直在學校裡訓練、從未進過體校或專業隊的他,把微信名設置爲“1050”,寓意要突破10秒50的目標。用他的話說,“希望在大學畢業之前達到運動健將水平(10秒50)。畢業後當個體育老師或者教練,簡歷會好看一點。”

循着“偶像”蘇炳添的腳步,鄧信銳通過體育特長考上了暨南大學。不過還沒能見到“蘇教授”,作爲大一新生的他先在昔日短跑名將、退役後成爲暨大教師的莫有雪的指導幫助下,第一次經歷了專業化的冬訓。鄧信銳展現出的潛力讓當時的教練、暨大體育學院副教授鄧民威非常欣賞,將他推薦到廣西隊。

2023年,第一次踏足國內專業賽場的鄧信銳,就用成績證明了鄧民威的慧眼獨具。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他四次提升個人最好成績,從10秒63跑到了10秒21,並且在2023年的全國田徑錦標賽上以10秒23的成績收穫百米冠軍。雖然那場比賽中,蘇炳添、謝震業等名將均未參賽,但是對於一個剛剛出道的學生運動員而言,這樣的成績已是不小的成就。

在那一年,他先是把微信名改成了“1025”,很快又改成了“1010”。“本來最後一次想改成‘1020’的,後來覺得老是頻繁改名也不太好,就改成‘1010’了。”彼時的鄧信銳有些青澀,也意氣風發。

然而經歷了鮮衣怒馬的2023年後,鄧信銳突然在2024年遭遇了低谷。由於2023年參加了十多場比賽,導致身體負擔較重,腰肌勞損在賽季末開始發作,揮之不去的腰傷讓他整個冬訓幾乎都沒怎麼練,2024年大半年時間也都在養傷。

2024年初在深圳治療期間,鄧信銳在當地的一家田徑訓練機構接觸到了全新的訓練方法和理念。“那是一個比較新奇的訓練體系,我需要時間去適應它,加上那時候我有腰傷,我只能很保守地訓練,所以那段瓶頸期稍微有點長。”鄧信銳說。

這個“新奇的訓練體系”類似於蘇炳添曾經使用過的“冠軍模型”,是一個數字化的訓練系統。簡單來說就是對鄧信銳訓練過程中肌肉發力、專項技術、恢復過程等各項指標進行數據記錄和分析,在紛繁的數據中尋找最適合他的奔跑方式。

在鄧信銳的團隊中,潘蘇童主攻運動健康科學專業,曾是日本東洋大學田徑隊科研組的研究員,擁有豐富的一線實戰經驗,擅長專項技術。運動訓練專業出身的魏曉燕擅長體能訓練,也能熟稔數據分析。兩人構成的雙教練組合優勢互補,特點鮮明。廣西醫科大學運動康復專業教師徐灃作爲隊醫,負責他日常的醫療和康復工作。

全新的訓練體系帶來的是大量的技術改動,就像“從零開始學習跑步”,這個過程充滿曲折和煎熬。一次次的試錯過程中,腰傷雖然恢復,但成績斷崖式下降。這讓鄧信銳一度想過放棄。

“團隊的教練一次次把我從低谷中拉出來,不斷地提醒我,讓我一定要去發現問題,而不是去逃避。我覺得這是我能重新走出來的一個關鍵。”他說。

2024年9月,又一年的全國田徑錦標賽,鄧信銳在半決賽中跑出個人賽季最好成績,但也只有10秒41,未能讓這位衛冕冠軍進入百米決賽。

“雖然沒進決賽,但那場比賽對我來說卻是一次重要的轉折。”鄧信銳說,“因爲那場比賽前一個多月,我剛剛從右腳骨裂傷勢中恢復,那麼短的時間我能恢復到跑出賽季最佳,讓我看到了一點點光。”

經歷了三次技術調整後,鄧信銳與數字化的訓練體系度過了“磨合期”,產生了“化學反應”,看到“光”的他拋卻心中的迷茫和疑惑,早早投入2024年的冬訓。團隊一個冬天的努力沒有白費。2025年2月,鄧信銳參加的首場室內賽60米就跑出6秒57,刷新個人最好成績,同時也讓他獲得了參加3月室內世錦賽的資格。雖然最終在南京室內世錦賽上以0.01秒的差距無緣60米決賽,但經歷國際大賽洗禮的他已愈發沉穩自信。

進入室外賽季,鄧信銳第一場跑出10秒24,第二場10秒18突破個人最好成績。之後在7月的全國田徑大獎賽榆林站,鄧信銳以10秒11奪冠,再次刷新個人最好成績。提升成績之餘,鄧信銳也有機會和“偶像”同場競技,並且在與蘇炳添的多次交流中受益良多。

“上一場比賽(榆林站)因爲是在亞高原上跑的,我也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這個實力。這次在全運會之前跑出10秒10以內的成績還是很激動的,畢竟國內能跑進10秒10的沒有幾個人,能夠躋身這些優秀運動員的行列我感到很榮幸,很感謝我的團隊。”鄧信銳說。

鄧信銳透露,3日的決賽中雖然跑出10秒06的好成績,但是賽後團隊分析顯示他在後程還是出現了重心的失衡,如果沒有這樣的失誤,成績是有機會更好的。

“這一路走來我和團隊的配合越來越好。2023年的時候我比賽更多是依賴自己的感覺,但是感覺是很容易消失的,數據卻是可以記錄下來的,幫助我不斷提升比賽的穩定性,我覺得這是讓我更有底氣的東西。”

經歷過波折起伏,如今的鄧信銳靠數據提升成績,也不願放棄用數字自我激勵的“傳統”。不過,“1005”這個新名字也許不會用太久。

“我覺得今年還沒有到我最高峰的時候,(下一個好成績)應該不會太遠了。”鄧信銳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