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防蚊保衛戰,專家教你科學避坑

隨着氣溫回暖,蚊蟲肆虐的季節提前到來。根據《中國氣候公報》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春季平均氣溫達12.3℃,多地蚊蟲活躍期較往年提前。今年,幾輪迴暖天氣輪番接棒,多地蚊蟲已提前“上線”。同時,廣東、雲南等地登革熱病例新增,公共衛生警示不斷升級,使得驅蚊產品的市場需求迅速上升。

然而,在琳琅滿目的驅蚊產品中,消費者卻陷入了“驅蚊效果”與“安全焦慮”的兩難抉擇,尤其是近期部分網紅驅蚊手環被曝虛假宣傳,更是加劇了大衆的選購困擾。

驅蚊成分科學解碼,精準選擇才安心

面對紛繁複雜的市場,科學選購是關鍵。目前市場上的驅蚊產品主要分爲噴霧、蚊香、電蚊液、貼片、手環等類別,但實際效果因使用環境和成分不同而存在較大差異。尤其是針對驅蚊液類目,消費者在選購時應關注有效成分及濃度,而非盲目追捧網紅產品。

不同驅蚊液成分各有特點,消費者需根據需求精準選擇。目前世界衛生組織主要推薦的驅蚊成分包括驅蚊酯、避蚊胺(DEET)和派卡瑞丁(學名羥哌酯)等,其中避蚊胺和派卡瑞丁效果更強。

避蚊胺持續時間和效果都較爲穩定,被廣泛使用,但過高濃度的產品容易刺激皮膚並可能伴有粘膩感,此外養寵家庭需要慎用。

派卡瑞丁則是新一代的驅蚊成分,有研究表明該成分對皮膚的刺激性更小且對寵物也更加友好,膚感也更加清爽不粘膩。派卡瑞丁對蚊蟲有廣泛的作用範圍,對蚊、蠓、蜱、蠅等都有趨避效果。研究數據表明,派卡瑞丁5%濃度即可起效,10%可提供較長時間防護,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兒童使用的最大濃度爲10%,因而5%-10%也被稱爲黃金濃度範圍。

行業透視:謹慎甄別,遠離“驅蚊陷阱”

驅蚊產品在我國有明確的分類管理,屬於農業農村部農藥管理範疇,相關產品需獲得“農藥登記證”纔可在市場流通。消費者需認準產品上的農藥登記證號等字眼,必要時可在有關部門的公開網站上進行查詢。此外,部分微商渠道存在的“三無產品”或“網紅產品”,選購時務必覈查產品批號與成分表,確保安全。

智慧防蚊,安全爲先

面對驅蚊市場的亂象,消費者應保持理性,不盲目跟風“網紅爆款”,而是關注成分、安全性及科學認證。驅蚊劑並非濃度越高越好,面對市場上五花八門的驅蚊產品,消費者應牢記三點原則:查雙證、看成分、分濃度。科學驅蚊,才能真正做到安全有效,爲健康護航。

創立於1963年的澳樂家Aerogard,憑藉60餘年的蚊蟲防控經驗,是澳大利亞市場份額第一的驅蚊品牌。在中國市場,其全線產品通過中國農藥登記認證,可以達到6小時有效驅蚊,達到A級驅蚊力標準。

這個夏天,讓我們用科學武裝自己——畢竟,與蚊蟲的戰爭,從來都不是“以毒攻毒”的較量,而是一場建立在認知理性之上的智慧防禦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