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避難指引」引發外界質疑 林保署:經專業評估確保可行
農業部提到,垂直避難部分,則是因評估後預測水位並不會淹套那麼高,移動至2樓以上即可避開淹水狀況,因此提供給撤離不及、或是行動不便的長者作爲指引。(本報系資料照)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下游的光復鄉遭受重創,雖農業部已提前數日向居民、花蓮縣政府示警撤離,但外界發現,溢流發生的23日,政府竟透過細胞簡訊喊話「疏散或往2樓以上避難」,引發外界質疑爲何會有垂直避難指引,對此農業部迴應,事發前幾日,皆是籲請民衆依地方政府指示避難,僅接近溢流發生的時間點,才基於緊急應對改爲垂直避難,且該方案亦經過專業團體評估安全性。
農業部解釋,防災規畫系由各政府單位委由外部專業團隊進行模擬評估,以本次事件爲例,花蓮縣政府委託東華大學規畫,農業部則是委託陽明交大評估,內政部爲由臺大團體規畫,後續會綜合各團體內容,決議採取哪些措施因應,最後透過4種不同情境,分別訂定警戒及建議疏散撤離的防災預警機制。
農業部提到,垂直避難部分,則是因評估後預測水位並不會淹套那麼高,移動至2樓以上即可避開淹水狀況,因此提供給撤離不及、或是行動不便的長者作爲指引,屬於較爲折衷做法,但仍希望民衆及早撤離至政府指示場所最爲安全,後續也第一時間派團隊進駐花蓮,並配合有關單位,積極協助災後復原工作。
而外傳農業部「評估無立即危險」,是導致避難不及的原因之一,對此農業部澄清,該說法爲8月13日內容,且當下是依據林業保育署監測的數據、專家學者討論後,才認定「水體溢滿前」暫時沒有立即潰壩風險,而後續亦有持續監測,並於情況出現變化時積極應對,並無延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