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預熱?盧比歐登場展開高層溝通 美中進入談判期的關鍵訊號

▲王毅首次會見盧比歐。(圖/翻攝 微博 萌音大酋長)

●翁履中/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在東南亞國家聯盟(東協)外長會議期間,曾經是中國黑名單人物的美國國務卿馬可·盧比歐,竟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吉隆坡舉行一場被雙方共同形容爲「積極、建設性」的會晤。這場會談,被外界視爲即將登場的川習會前哨,也爲目前充滿關稅衝突與戰略對抗的美中關係開啓一條「談判迴歸」的通道。

盧比歐與王毅就雙邊關係、區域安全、以及潛在合作空間進行深入討論。他事後向媒體透露,美中兩國存在許多可合作領域,並預告川普與習近平會面「可能性非常高」,甚至「很快」會實現。他強調,即使貿易並非此次重點,但溝通本身就是戰略性安排的一環。

王毅則重申中方希望美方理性務實地看待中國,尊重彼此,維持和平穩定發展。他明確批評美方關稅政策爲「濫用手段、擾亂供應鏈」,卻也沒有關上合作大門,反而積極與區域國家溝通,展現中國想在東南亞建立穩定網絡的戰略意圖。

令人矚目的是,盧比歐曾是美國國會對華最強硬的鷹派人物之一,不僅推動多項制裁法案,甚至被北京列入制裁黑名單。如今他卻能與王毅握手談話,本身就代表了一項訊號,中方態度正在轉變——他們想要談。

美中終究要談 盧比歐「解封」是關鍵訊號

筆者從川普當選之後就一直強調,川習會「一定會登場」,而且川普會希望是在一年之內!如今,盧比歐這位曾被中國點名制裁的美國政要,卻在王毅面前進行高規格對話,代表的是中方願意談,也準備談。這不是北京被壓服,而是戰略上爲下一階段美中互動做出的選擇。

中方的策略向來不是立刻翻桌,而是「留得談判籌碼在,不怕川普來」。王毅與盧比歐的互動,展現的是一種冷靜計算後的開門姿態。

而盧比歐則明白,若能成功推進川習會,不僅讓自己在期待跟中國交易的川普面前是大功一件,更能讓美國在區域內重塑話語權與行動主導權。

這樣的外交節奏,對臺灣是一種提醒。若臺灣繼續以「中美必對抗」爲基礎來思考戰略,那麼當雙方坐上談判桌、甚至走向互利交易時,我們是否會措手不及?

大國之間的外交永遠不只是口號與選邊,而是籌碼與節奏的運算。美中有摩擦、有競爭,但終究也有合作。當川習會真的來臨,臺灣不能只是毫無準備的吃瓜羣衆!

▼當川習會真的來臨,臺灣不能只是毫無準備的吃瓜羣衆。(圖/路透)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轉載自「Dennis 的全球政治筆記」,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