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能談出偉大的成果嗎?
川習會終於可望30日在韓國落實,但兩大國之間的博弈,已經糾纏難解,一時之間,全球的目光焦點,都在看短短的川習會,能爲世界經濟帶來多少曙光。(美聯社)
美中兩國經過三番兩次的折衝較勁,川習會終於可望30日在韓國落實,但兩大國之間的博弈,已經糾纏難解,一時之間,全球的目光焦點,都在看短短的川習會,能爲世界經濟帶來多少曙光。
川普先是對中國的稀土管制感到憤怒,才用100%的關稅來回擊;但時隔一日卻立即改變了強硬態度,並明顯對中國示好,相信是在比較瞭解中國稀土反制的嚴重程度不得不做出的調整。
誰都知道,這一場始自川普2018年啓動的對華關稅戰、產業戰、科技戰、金融戰,從一開始,就是美方主動,中方被動;一開始中方甚至還認爲是不是自己太過於高調刺激了美方,才引起美方的壓制。後來才逐漸明白,美方的動作完全是「修昔底德陷阱矛盾」下老大對老二的必然防範與敵對,直到2023年才明確把美國定位爲「霸權」,並於2月20日發表《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一文,形同一篇宣示,將不輕易對美國退讓妥協。
2025年1月川普2.0上臺之後,強調「讓美國再次偉大」,開始發動全球關稅戰,中國官方發佈中英雙語短視頻《不跪》,指出「以鬥爭求合作則合作存,以妥協求合作則合作亡」,並強調「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果然中國也以對等的高關稅來應對美國,影響所及,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逐月下降,但美國對中國的黃豆出口也幾乎掛零;與此同時,中國發布的第一波(七種)稀土的出口管制,也讓美國企業尤其是汽車產業深感壓力,黃豆農所在的農業州一向是川普的票倉,和汽車產業一同開始對川普施壓,整個過程前後對照,就像是川普搬了石頭砸自己的腳。但不服輸的川普繼續向中國施壓,不但持續擴大對中國企業的制裁範圍,還宣佈要對任何停靠美國港口的中國製船舶徵收港口費,目的是爲了打擊位居全球造船業龍頭的中國造船業,以及振興美國已經相當衰微的造船業。
在「打,奉陪到底」的堅定立場下,中國祭出了殺傷力極強的稀土牌,擴大的稀土製裁的範圍與強度,甚至規定只要產品含有中國稀土成分0.1%以上,或使用中國的稀土技術,都必須向中國商務部申請出口許可,這一波稀土牌的制裁威力與影響之大,可想而知。
除了稀土牌,針對美國將對中國製船舶開徵港口費,中國除了批評美方做法「嚴重違反國際貿易原則」外也作出了反擊,中國交通運輸部宣佈,自10月14日起,對美國船舶停靠中國港口徵收費用,收取每淨噸人民幣400元(約合56美元),與美國對中國船舶徵收的每淨噸50美元大致相同。
根據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數據,美國在全球造船業僅佔0.1%,而中國市佔率卻高達53.3%,正因如此,美國自拜登政府時期便制定政策,現在川普加以落實,美方的算盤顯然認爲這將對中國造船業構成重大打擊。
但中國的規定卻將新費用適用於美國企業、組織、個人或持股25%以上的實體所屬船舶,以及懸掛美國國旗或在美國建造的船舶。由於中國現在是全球最大製造業國和最大貿易國,各國都必須與中國貿易,爲了規避港口費,自然會選擇中國製船舶靠港,而揚棄任何非中國製船舶,所以美中此一對招,結果只會是更加助益中國造船業,無益美國造船業,還會打擊韓、日兩大造船國,川普搬石頭除了砸自己的腳,也砸了盟友韓、日的腳。
爲什麼川普總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除了跟他即興式和暴衝式的決策風格有關,其麾下的一衆閣員即使明知問題也不敢直說,以免拂了川普之意。當然,美式民主體制四年一選,基本不作長遠的戰略思考與佈局,與中國善於做長遠戰略規劃的風格不同,也是主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