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難產 陸克文點名四大因素

曾任澳洲總理的澳洲駐美大使陸克文(見圖)認爲,美中領導人能否會面並取得成果,取決於關稅談判、科技限制、稀土問題和地緣政治難題等四大因素。(美聯社)

「川習會」能否舉行,備受國際關切。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曾任澳洲總理的澳洲駐美大使陸克文認爲,美中領導人能否會面並取得成果,取決於關稅談判、科技限制、稀土問題和地緣政治難題等四大因素。

報導指出,美中軍事與外交高層近期先後通話後,第4輪經貿談判在馬德里登場。兩國高層短時間內如此密集接觸,在近年的雙邊關係進程中並不多見,外界解讀是爲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鋪路。

陸克文12日以視訊出席新加坡舉行的第三屆財新「亞洲願景論壇」時分析,「川習會」的可能性、時間點以及能否有成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未來關稅談判,但關稅涉及複雜的貿易平衡問題,這對雙方來說是很大的難題。

被問及美中能否在短期內達成貿易協議,陸克文坦言,「我不是上帝,這個問題特別難以預料。」但他也強調,華盛頓和北京一致謀求經濟成長,因此兩國在承認彼此存在競爭的同時,都有意願穩定經濟關係以促進成長。

報導也稱,關稅之外,以人工智慧晶片出口管制爲代表的美國對華科技限制、中國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也是陸克文眼中影響「川習會」能否實現的因素。陸克文認爲,稀土在美國(引起的)反應特別厲害,因此這也是一個難題,非得解決好不可。

地緣政治是另一重要因素。陸克文強調,從美國外交政策的優先事項來看,印太和亞太地區顯然是川普政府的首要關注重點;與此同時,習近平在意識形態方面的價值觀則強調安全與發展並重。在臺海、南海和東海,美中面臨「很大的地緣政治難題。」

不過,陸克文也認爲,美中完全有可能避免軍事衝突,他認爲,美中要維持長期和平穩定關係,取決保持開放的政治與外交溝通管道、建立有效威懾機制降低武力風險,以及遵循有管控的戰略競爭原則等三要素。

陸克文說,美中可以在覈心利益問題上建立彼此認可的紅線,雙方都要領悟到,這些問題不能透過武力手段解決。